作者:陈德弟
我国的战国时期(前475—前221),是一个战事频仍、争雄兼并的时代,同时也是人才辈出的时代。在此期间,众多饱学之士各展其才,各抒己见,纷纷著书立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名家有一席之位,其代表人物名叫惠施。他也是一位藏书家。
惠施(约前370—约前310),战国时期宋国(今属河南)人,古籍上常称之为“惠子”,他知识渊博,有不少藏书,思维敏捷而善辩。因其喜欢辩论而成为庄子的挚友,二人过从甚密。《庄子·秋水》中记述的二人关于“知鱼之乐”之论辩,已为中国哲学史中著名哲学典故。
惠施的主要政治生涯在魏国,魏惠王对他的学问十分欣赏,多次听他讲学,后来他担任了魏惠王的佐相达十余年,为魏惠王制定了适应战国形势的新法律。他主张魏国联合齐、楚,抗击秦国。惠施曾一度遭受排挤而离开魏国,数年后重返魏国,出使楚、赵,再为魏国建功。
其哲学思想,主张研究宇宙万物构成的原因,进而找到规律,提出“历物十事”的命题(即分析考察十个名辩命题,比如“至大无外”“至小无内”“天与地卑,山与泽平”等),贯穿着他的“合同异”思想,含有辩证因素。
惠施藏书之事,据《庄子·天下》中记载:“惠施多方,其书五车。”这里是说,惠施博学,其所藏之书,要用五辆车来拉。“多方”指的是方技和术数,既包含医药和阴阳五行等各类书籍和学问,也含有治理社会的方略。“其书五车”后来演变为成语“学富五车”,常常用来赞扬杰出者读书多、学问大。
在班固《汉书·艺文志》中的《诸子略·名家》类著录有《惠子》一篇,后面注释道:“名施,与庄子并时。”至唐初魏征编辑的《隋书·经籍志》子部中,已不见有该书记载,说明此书久佚。今天,我们只能从《庄子》《战国策》《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说苑》诸书中,对惠施的事迹和思想有个大致的了解。
点击阅读原文:http://jinwanbaoepaper.enorth.com.cn/jwb/html/2023-06/08/content_15371_7793582.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