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今晚报:《掬水月在手》学术研讨会举行
来源: 今晚报2020年9月13日4版发稿时间:2020-09-16 09:19

  本报讯(记者 张钢)日前,“远天凝伫 弱德之美”叶嘉莹文学纪录电影《掬水月在手》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迦陵学舍举行。来自电影界、文化界、艺术界的知名专家与高校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就这部文学纪录影片进行主题研讨。

  市文联主席陈洪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叶嘉莹先生与南开大学的深厚渊源,并分享了他对“弱德之美”的感悟:“叶嘉莹先生集多种身份于一身,却尤为看重‘教师’这个身份,多年来她以一种使徒般的执着与奉献坚持把中华诗教传承下去,她身体力行,用诗一样的语言,播撒薪火。她提出的‘弱德之美’,出自文学理论,却兼具历史性与文化性,来自于根植在她骨髓里的中华传统文化,凝结于她近一个世纪的人生经历与生命感悟,叶先生就是一首诗。”

  “影片准确细腻地记录了叶嘉莹先生的一生,并始终贯穿着叶先生与故乡故土的关系。这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国家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血脉。”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理论评论委员会会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表示,这对于我们今天重新理解爱国主义和树立文化自信、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具有重要意义。尹鸿表示:“这部纪录片具有东方电影文学、美学的特征,与主题和题材深度融合,并很好地将所有视听元素融合起来,将电影变成了‘诗’,具有诗的旋律和节奏。作品呈现出完整的美学体系,具有强烈的诗的风格,而这很好地将叶嘉莹先生所提出的‘弱德之美’传达给观众,即用诗的态度作为面对生存、面对苦难的方式,保持内心的高洁,我们应该更好地推广和发行,让更多年轻人和喜爱中国诗词的人看到。”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戴锦华表示:“影片的创作者试图寻找一种语言,一种句式的、视听组合的电影化的结构形态来进行时间与空间的双重表达。坐在银幕下,能够强烈感受到叶先生经历的种种磨难,看到她对生命的体认与接受,这种彻悟也成就了她的诗意人生。这种彻悟不是放弃,她能够在洞察这些后,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用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人。期待电影上映,市场需要这种极具品位的艺术作品。”

编辑:张丽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学校召开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
南开大学材料学科发展研讨会...
南开国际先进研究院(深圳福...
校领导赴廊坊市推动中国式现...
天津外国语大学来校访问
南开大学率中国队获国际青年...
学校召开党委常委会(扩大)...
自贡市蜀光中学校长一行来访
教育部调研组来校开展实验室...
济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副...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