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天津日报: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舆论引导的科学化水平
来源: 天津日报2020年6月12日9版发稿时间:2020-07-04 10:00

  余一凡

  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各项工作都面临新的挑战和难题,宣传舆论工作也不例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舆论工作要加大力度,统筹网上网下、国内国际、大事小事,更好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更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不确定性及应对工作的复杂性,舆论引导工作也应该随之创新,提高自身的科学化水平。

  

  坚持把党管媒体作为舆论引导根本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一项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这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始终把正确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严格落实党管媒体的原则和制度,紧紧把握新闻舆论领导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在较短时间内对整个经济社会秩序造成巨大冲击,不可避免地会使各种声音混杂交织。这种情况下,新闻舆论工作尤其需要能够指明方向、稳定人心、统一认识的“主心骨”,党对新闻舆论的领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必须把党管媒体作为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的根本保证。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入理解党中央关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总体部署,做好党中央重大决策安排的宣传解读。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引导人民群众看本质、看主流、看趋势,营造团结协作、爱国奋斗的良好舆论氛围。同时要画好网上网下同心圆,确保各级各类媒体平台,都能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坚持把尊重和维护人民的生命权和健康权作为舆论引导第一要务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人民置于最高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并贯穿于一切活动之中。基于这一立场,新时代舆论工作的总体要求就是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日常生活状态下,就是要多关注广大人民群众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伤害,人们的生命权和健康权受到威胁。在这种特殊背景之下,“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成为各项工作的首要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舆论工作理应遵循这一要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的舆论工作,无论是在宏观方案的设计上,还是在具体的技术操作中,都应该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始终是新闻信息关注的核心、媒体镜头的聚焦点。党中央的重大决策举措、广大一线工作人员的忘我奋战、各地群众遇到的实际困难与现实诉求、各级政府的相关回应及具体解决措施等,应该是各类信息传播、新闻报道的重点。要坚决破除舆论工作中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聚焦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将舆论的关注点引导到党和政府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切实关心上。

  三

  坚持把事实报道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作为舆论引导重要原则

  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媒体的基本功能在于传递信息、揭示真相。因此,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要秉持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真实准确传播新闻信息,自觉抵制错误观点,坚决杜绝虚假新闻。同时,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还要承担着引导舆论的职责,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发挥其价值引领功能。各级各类新闻媒体要通过宣传报道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生动实践,弘扬主旋律,倡导高尚的精神追求,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风尚、滋养心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人们对与公共卫生相关的信息呈现饥渴状态。只有尽可能保证信息的充分供给,才能够制止因恐慌而引发的混乱,以充足的信息供给消除信息盲区,不仅减少谣言产生的机会,也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传递信心。另一方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很多情况,在事件发生之初不可能有确切结论,其中留下的解释空间,足以使持有不同目的、不同立场的各种分析和推测纷纷出场。新闻舆论工作必须站稳人民立场,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以有利于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有利于事件应对为标准,来统摄关于事件新闻报道的全局。坚持客观真实性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以事实为依据,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去观察、认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各类现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闻报道的价值导向。

  

  坚持把彰显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作为舆论引导落脚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是一项系统工程,依靠的是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将整个社会的资源调动起来并进行优化配置。其实际效果,既要看一国的公共卫生水平及科研攻关等生产力因素,也要看其社会制度、体制机制等上层建筑因素。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历史发展已经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则是这一制度的最大优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这一重要的制度优势是最根本的政治保证,理应成为舆论引导的最终落脚点。

  只有发挥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最大优势,坚持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才能够形成强大的领导力、执行力;只有发挥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才能够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坚持资源的集中优化使用,快速形成一体联动、联防联控的局面。舆论工作应该通过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生动实践,将人们的注意力引导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的关注上,在增强做好应对工作底气和信心的同时坚定制度自信,在彰显制度优势中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坚持把全媒体立体化传播作为舆论引导工作布局

  人们的精神需求多元多样,面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这种多元的精神需求可能更为强烈和集中。作为对这种需求的有效满足,我们既需要深入宣传党中央决策部署,从国家视角讴歌英雄的人民、树立其中涌现出来的模范典型,也需要生动讲述事件应对中各条战线普通工作者的感人事迹、从百姓视角直击危机之下的众生相,还需要公开透明回应公众关切、以监督者的视角来反思其中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唯其如此,才能全景式地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期间的社会生活,满足人们在特殊时期的精神需求和心理需要。

  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各级各类媒体在准确、及时发布事件相关的基础数据、宣传党的大政方针的同时,也要注重讲述平凡英雄的战斗故事、深度挖掘与事件相关的核心事件与人物。因此,我们需要综合运用各种媒体,加强互动沟通,构建立体化传播格局,确保在围绕宏大主题深耕的同时,也能关注普通人的日常与情感,通过提供信息的层次性、丰富性满足人们对信息的多元需求,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坚持把统筹国内国际作为舆论引导用力方向

  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中国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进行的各种努力,实际上也是为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但是,总有部分西方国家借机加强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渗透,甚至发起对中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公开挑衅,恶毒攻击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还有部分国家则对中国党和政府在疫情防控中采取的各种举措有诸多不解,甚至有意忽视这类事件的特殊性对其中的某些特殊措施横加指责;还有国家狭隘地理解维护国家利益,无端发起对中国的指责。西方国家不断释放出来这些“政治病毒”,不仅企图借机在国际上破坏中国声誉,而且还与国内部分居心叵测人士对体制的攻击相结合,试图扰乱中国团结奋战的思想基础。

  对此,我们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舆论战场的工作,在加强国内舆论引导的同时,不断改进和加强对外宣传,运用多种形式在国际舆论场及时发声,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向国内外发布相关信息,积极回应国际关切。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国际社会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需求,主动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研讨完善应对措施,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要充分展示中国在事件应对中的专业、高效,充分展示事件应对的效果,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信心。要讲好全国人民共同奋战的故事,彰显中国的制度优势和价值自信。通过努力,在最大限度地凝聚国际共识、挫败相关国家的意识形态图谋的同时,展示中国的大国担当,以实际行动践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

  (作者为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基地研究员,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历史与经验研究”19YJC710097阶段性成果)

编辑:张丽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南开教授入选全国“青马工程...
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
南开大学携手耀华中学共育人...
天津七一二通信广播股份有限...
校领导为新入职教师作专题辅...
【党纪学习教育】南开大学召...
国际标准化组织原主席来校作...
南开大学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
自然科学基金委“双清论坛”...
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 周恩来总...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