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社会科学报:心思只在书上(李国山)
来源: 2020年5月21日 社会科学报 第8版发稿时间:2020-05-29 16:39

  作者 | 南开大学 李国山

  俗话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自古以来,读书就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但还有一种说法:“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当然不是说书生真的一点用也没有,恐怕只是说书生太专注于书本,没把心思放在实际的事情上,于人情世故不甚了了,动手能力极差。你说可恨不可恨?

  寿县新华书店:小小读书郎心中的圣地

  书生可恨的一个显著事例,便是太钟情于书店。口袋里本来没有几个钱,还忍不住从书店往家里搬书。最可恨的是,买了书还不一定都看,摆得到处都是,又乱又占地儿,还不让别人碰。有位爱书的友人在回应质疑时,这样说道:买书不是每一本都要看,而是想看哪本随手可以拿得到。我觉得此话有理。我从书生到教书匠,已近五十年,至今仍书生一介,没多大本事,倒是一直维系着与书店的缘分。

  小时候在乡下,没见过书店是啥样。八十年代初,到寿县古城念高中。来到县城,什么都觉着新鲜,周末的最爱就是去新华书店了。出一中校门沿箭道巷直行,到东大街右转走到十字街口、邮局旁边就是了。或者,出校门右转经大寺巷再左转穿过北过驿巷,差不多就到了。再或者,沿大寺巷一直走到北大街再往左走到十字街口。三条路一样远,想走哪条走哪条。按现在的话讲,书店位于千年古城的黄金地段。里面也没多少书,更新得也慢。但那个时候,这儿便是小小读书郎心中的圣地了。

  三年下来,我不知去过多少回。翻过哪些书,买过哪些书,多半已不记得,但总还有念念不忘的。那几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定期出版一个系列的“中学语文课外读物”,叫《随便翻翻》。书名取自鲁迅先生发表于1933年的同名散文,看着就亲切。先生写道:“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到得现在,还是如此,不用心,不费力,往往在作文或看非看不可的书籍之后,觉得疲劳的时候,也拿这玩意来作消遣了,而且它也的确能够恢复疲劳。”我被这本小书吸引,就爱看里面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文字,同时为它倡导的这种随意阅读的精神所打动。于是狠狠心买下来,慢慢读,同时也期待下一册能快点在新华书店摆出来。这或许就是我最早的课外阅读了。

  记得还买过一本薄薄的《名人名言录》。那次买完书回学校的路上,在北过驿巷遇到教我们语文的朱宝航老师,他夸我买得好。还买过一本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科技灯谜新编》,定价0.25元。这本小书到现在还在我书架上呢,不知搬过多少回家,它却不离不弃跟随我近四十年,老朋友啦!

  川大:性本爱蠹书

  逛书店,最终买下来的书总归是少数,绝大多数只是随便翻翻。但也许正是这随便翻阅书籍的乐趣,成了我等频繁进入书店的一大动力。1984年,我考上四川大学哲学系,直到七年后硕士毕业离开。当时成都有两家大书店,在繁华的人民南路和春熙路商业街。那年月正逢“文化热”,出版的新书可真不少,每次都会有所斩获:“汉译学术名著”“走向未来丛书”“尼采”“萨特”“叔本华”“弗洛伊德”……店面已是分区开放式的了,可以进去慢慢看、仔细挑,再也没什么顾虑。我很享受这个过程,往往一耗半天。买书是一个目的,翻书则是另一个不那么名正言顺的目的。

  那时宿舍里没有书架。同学们弄来长木板横搭在两端的床头上,能堆不少书呢,尽管睡觉时有些碍事儿。像我这样的“书呆子”,自然会架上最宽的木板,堆起最多层的书。本科毕业的时候我专门以自制书架为背景,照了一张靠在床上读书的相片。结果,同学们填纪念册互换照片时,这一张成了抢手货,都说照出了我的原形!记得在毕业纪念册的“自我描述”一栏里,我写的是:生为一虫豸,性本爱蠹书。

  当年,川大校园里也有一家小书店。一开始在大操场旁边的工会院子里,后来搬到靠近新图书馆的一栋小楼的二楼,老式的柜台加书架的摆设。店主友善温和,再难够到的书,请他拿下来看看,也不会不耐烦。记得最清楚的是在他那里一本一本地集齐了一整套泰戈尔诗文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还买过汤因比的大部头著作《历史研究》,赠给即将毕业的同乡友人。让我惊喜的是,毕业十多年后再回川大时,书店依然在老地方,依然是老模样,依然是那位店员,依然那么和气地迎接你,尽管楼下已开了一家完全开放且生意红火的新书店。

  “风入松”:诗意的所在

  1997年,在回安徽工作六年之后,我又考到北京大学读书。那时正值民营书店的黄金期,领潮流的无疑就是北大外国哲学研究所王炜老师的风入松书店了。而我就读的正是外哲所,还跟王炜老师上了一门阅读海德格尔德文原著的课程。出北大南门左拐200米就看到风入松书店的牌子了。“风入松”是古琴曲,后来成为一个词牌名。选这个店名是极用心的,又请汪曾祺老先生亲手题写。进店门左转下到地下室,迎面赫然可见海德格尔的名句:人,诗意地栖居。

  风入松主打学术书籍,还经常在店内举办学术沙龙、专题研讨、新书发布会等活动。那是学者和年轻学子聚散之地,卖书至多是目的之一。逛风入松,是读北大期间的一大乐事。往往三五书友一下到地下室,便作鸟兽散,各自奔向自己心仪的宝贝。整个店面是一个大开间,进门便一览无余。这是书的海洋:三面靠墙的书架略高,中间广阔区域的平台和矮架上分科目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图书,最显眼的位置自然留给刚出来的新书。分头找到自己想要的书,又消磨掉足够多的翻书时间之后,结账打包,一路欢笑,咏而归。

  时常会在店里看见忙碌的王炜老师。多数时候,只是远远望见他那高大的身影。偶尔挨近了,相视一笑,点点头不说话,心思只在书上。王老师是出了名的热心肠。他办风入松,岂不就是帮了爱书之人一个大忙么?!那些年,他除了带学生,还把大量精力用在书店上,身心疲惫,又饱受非议,历经挫折,最后连命都搭上了。他首先是一个学者,和同道们一起发出过那个时代的学术强音,颇多建树和贡献。不过,书生们最难忘怀的,还是他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担当,是他奋力支撑起的那片清朗的天,是他营建起的那个诗意的所在,是他与我们分享的那段充实的共在时光。

  从北大毕业来到南开,读书变成教书。仍然跟书打交道,自然还要频繁出入大大小小各类书店,校内的、附近的、市里的。只是近些年来,实体书店的生存一天难似一天。电子文献易得,网上购书方便,哪还有那么多人逛书店呢?不过,我是少数的“老顽固”之一,一有机会还是往书店里跑。所有的书都挨你那么近,触手可及,实实在在。它们是崭新的,又像是老朋友,亲切自然,落落大方。哪怕只是徜徉其间,随手翻阅,也总是其乐融融,流连忘返。书店,因书生而在;书生,借书店前行。一世情缘,本色不改。

编辑:韦承金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
南开大学携手耀华中学共育人...
校领导为新入职教师作专题辅...
【党纪学习教育】南开大学召...
国际标准化组织原主席来校作...
南开大学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
自然科学基金委“双清论坛”...
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 周恩来总...
【党纪学习教育】校党委理论...
【党纪学习教育】校领导指导...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