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天津日报:曹禺 从天津走出的 “摄魂者”
来源: 天津日报2019年7月8日第10版发稿时间:2019-07-14 19:01
──纪念《雷雨》发表85周年

  

       作者:龙飞

   戏剧童年舞台实践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于天津一知识分子家庭。父亲爱好文学,家有丰富藏书,万家宝自幼读了许多古典文学名著。母亲生下万家宝3天后因产褥热去世,母亲的胞妹成为万家宝的继母,把万家宝视为自己的亲骨肉。继母爱看戏,万家宝从3岁就被她抱着去戏院,看了很多京戏、地方戏和文明戏。 

  万家宝5岁时,表哥担任他的教师,读诗背经,和小朋友们编戏、演戏。家里有一套京剧剧本集《戏考》,他一折一折地读,读得兴趣盎然。著名京剧艺术家杨小楼、余叔岩和谭鑫培的戏他看过许多遍,不少戏词他都能有板有眼地哼出几句。

  万家宝这个小戏迷没上过小学。10岁结束了私塾教育,进入天津银号“汉英译学馆”学英语,开始接触莎士比亚等名家的名著。12岁插班考入南开中学二年级。

  万家宝入学不久就在南开舞台上崭露头角,演出京剧《走雪山》。《走雪山》是余派著名传统剧目之一,讲的是明朝吏部尚书曹正邦夫妇被奸臣魏忠贤所害,留下孤女玉莲,玉莲在义仆曹福保护下逃往大同投亲。万家宝扮演曹福,同学常家骥扮演玉莲。乐队过门拉完后,该万家宝出场,他在暗场叫了声“小姐,走哇”,就上场了。刚走几步,他干净利落地来了个腾空滚跳动作,表现一路跋山涉水的艰辛,观众立即报以热烈掌声。在音乐伴奏下,他扶着随后出来的玉莲。玉莲扮演者常家骥比较胖,万家宝很瘦小。不料常家骥的步伐走错了,踩到万家宝的脚上,两人差点一起摔倒。万家宝就势跌坐在地。台下观众看见胖小姐撞倒了那个娃娃脸的老仆,“轰”的一声大笑起来。台上的小姐连忙扶起老仆,自己忍不住也要笑。万家宝沉着地掸掸身上的土,向常家骥使了个眼色,提醒他别笑场。常家骥这才忍住笑,进入剧情中。 

  演出结束,张伯苓校长上台夸万家宝:“你呀,好得很,余派!” 

  万家宝15岁参加南开新剧团。南开新剧团是个人才荟萃之地。团长为教师时子周,副团长兼首任导演是张校长的胞弟张彭春,时任中学部主任兼大学部教授。他多才多艺,身为教育学博士,在戏剧上也有很深造诣。剧团的中坚力量是一批颇具才华的教师,刚留英归来的大学部教授张平群最为突出,不但能演,还擅长导演与编剧。他英俊帅气,大家叫他“奶油小生”。融入到这个群体里,小小年纪的万家宝确实非常幸运。当时男女不能同台演戏,多由他反串女角。

  万家宝平日沉默寡言,并不引人注意。但一演戏,一进入角色,就像变了个人。张彭春发现万家宝是个好演员,排演易卜生的《国民公敌》时,他让万家宝扮演女主角,男主角由张平群饰演。校刊称这次演出“表演至绝妙处,获得掌声不少”。

  随后新剧团排演易卜生的《娜拉》,张彭春再次把扮演女主角的重任交给了万家宝。《娜拉》是一出很难演的戏,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戏的中心围绕着女主人公的内心活动来展开,全剧演出成功与否完全靠这个人物的表演。有亲历现场的校友回忆,当“头戴假发,身着短裙,颈佩白珠项链,足蹬高跟鞋”的娜拉一出场,立即赢得满堂喝彩。万家宝将娜拉追求自由的渴望表现得淋漓尽致,由于演员的精湛技艺,使这一剧目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 

  万家宝的才华令张彭春惊喜,预见到他前途无量,张彭春赠他一套英文版《易卜生全集》。万家宝说易卜生是现代戏剧之父,对自己一生的创作影响极大,他十分感激张先生。张彭春推崇的另一位大师、法国喜剧作家莫里哀对万家宝也有重大影响,在张彭春指导下,万家宝主演过莫里哀的许多喜剧。莫里哀年轻时经常粉墨登场,终于成为世界著名剧作家。万家宝同大师经历相似,日后他能创作出一系列杰作,与他早年在南开新剧团的舞台经验和深厚的演技功底是分不开的。他说,戏剧有其内在规律,掌握这一规律的重要途径就是舞台实践。

  ■ 《雷雨》的孕育与诞生

  从1926年起,万家宝在校内刊物和天津各报副刊上发表作品,首次使用笔名“曹禺”。他随身携带一个小本,生活中遇到精彩的语言、巧妙的对话,立刻记下来,为写作积累素材。

  高三时,曹禺开始酝酿剧本《雷雨》。1928年中学毕业,曹禺成绩优秀被保送到大学部,但大学部还没有英文系和中文系,只好分到政治系。曹禺对这个专业没兴趣,唯一吸引他的只有英语课。

  这名政治系学生经常在藏书丰富的校图书馆遨游,广泛涉猎中外文学名著,同时构思《雷雨》。1930年,曹禺终于如愿插班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二年级。在南开的岁月,为这位早熟的天才日后成为戏剧大师奠定了基础。

  1933年,曹禺从清华毕业,同时完成酝酿了5年的处女作《雷雨》。巴金读了手稿十分激动,马上将它发表在《文学季刊》1934年第三期。这部作品立即震惊文坛,从此曹禺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曹禺把欧洲近代戏剧的写作技巧运用到中国的话剧创作中。

  受契诃夫的启发,《雷雨》剧本里蕴含着丰富的潜台词。契诃夫的剧本《三姐妹》第四幕,剧中人安德烈原有一段长达两页的精彩独白。后来作者将它改成只有3个单词,既简洁,又含蓄。《雷雨》第二幕,蘩漪原有一段独白,表达她的苦闷、愤懑和仇恨,共156个字。曹禺后来将它删成:“热极了,闷极了,这样的生活真没法子过下去了。”仅19个字。

  《雷雨》发表后,曹禺受聘于天津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外文系。回到天津,曹禺马上拜见恩师张彭春。张彭春想在南开30周年校庆时演出自己早年创作的剧本《新村正》,请他修改剧本。曹禺认真进行修改,这是一次极好的锻炼。

  转年,张彭春再度与曹禺合作,将莫里哀名剧《悭吝人》改编为《财狂》,进行排演,由曹禺扮演主角韩伯康。年底演出时请来林徽因做舞台设计。演出非常成功,尤其曹禺把那个守财奴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演出轰动了华北文艺界,《大公报》出了特刊,《益世报》出了专号,巴金、郑振铎和靳以专程从北平来观看。 

  1935年4月,中国留日学生首次在东京上演《雷雨》。后由留学生邢振铎将全剧译成日文,出版了日译本。正在东京的郭沫若看完《雷雨》演出,欣然为日译本作序,称《雷雨》是一部难得的力作。当时他不知曹禺是谁,后来才得知是位文坛新秀。

  不久,天津师范学校的学生来找曹禺,他们想演《雷雨》。1935年8月,《雷雨》在天津师范学校礼堂正式公演,这是国内第一次公演《雷雨》。紧接着,以唐槐秋为首的专业剧团“中国旅行剧团”(后简称“中旅”)在北平上演《雷雨》,又来天津在中国大戏院演出,之后又将《雷雨》带到了上海,演出红遍了大江南北。曹禺看到自己剧作的演出效果,非常欣喜与激动。

  ■ 突然走来的“摄魂者”

  一举成名的曹禺开始创作第二部剧本《日出》。这个剧的背景是天津,题材也主要来自天津,其写作动机得回溯到“中旅”来津演出《雷雨》的日子。当时“中旅”下榻在劝业场对面的惠中饭店,曹禺一连几天到那儿去,同演员们切磋交流,无意间见到住在这里的一些形形色色人物,而且当时正发生影星阮玲玉自杀事件,这些都使他产生了创作冲动。 

  巴金和靳以知道了他的创作计划,请他尽快交稿。于是他写完一幕交一幕,一气呵成。1936年6月至9月,四幕话剧《日出》在《文学月刊》第一卷第一期至第四期连载。

  《日出》问世受到文坛的高度评价──“他由我们这腐烂的社会层里雕塑出那么些有血有肉的人物,贬责继之以抚爱,直像我们这个时代突然来了一位摄魂者。在题材的选择、剧情的支配以及背景的运用上,都显示着他浩大的气魄。这一切都因为他是一位自觉的艺术者,不尚热闹,却精于调遣,能透视舞台的效果”。这是1937年5月3日,《大公报》对获得该报首届文艺奖的戏剧《日出》作者、年仅26岁的曹禺的评语。据考证,这段评语出自于郭沫若、巴金等人之笔。80多年过去了,这段评语仍然不失为是评价曹禺剧作及其笔下描绘的人世百态的最佳措辞。

编辑:郝静秋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南开教授入选全国“青马工程...
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
南开大学携手耀华中学共育人...
天津七一二通信广播股份有限...
校领导为新入职教师作专题辅...
【党纪学习教育】南开大学召...
国际标准化组织原主席来校作...
南开大学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
自然科学基金委“双清论坛”...
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 周恩来总...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