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今晚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诗讲录
来源: 今晚报 2016年1月6日16版发稿时间:2017-01-09 18:01

叶嘉莹 讲述 宋文彬 整理

  

  “尽得古今之体势”

  杜甫的诗集有几种注解的本子,注解得最详细的是《杜诗详注》,作者是仇兆鳌。《杜诗详注》后面有附录,附录里收录了唐朝元稹所写的《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说出了杜甫为什么伟大:

  “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雅,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在元微之的本集里,这段话中的“上薄风雅”四个字作“上薄风骚”。用“骚”字是对的,“薄”是一个仄声字,这个位置应该用平声字。我念中国的古诗、古文的时候,常常要把入声字念出来,这就是我在讲中国诗歌的吟诵与兴发感动的传统中曾提到的,声音永远是跟兴发感动结合在一起的。

  “盖所谓上薄风骚”,元微之说杜子美的伟大,往上说接近《诗》《骚》,因为《诗经》和《离骚》是中国最早、最伟大的两部作品。“下该沈、宋”,向下说,杜甫把初唐时候的沈佺期、宋之问诗中的优点,都包括进来。“言夺苏、李”,杜甫诗歌的语言,可以媲美苏武、李陵。苏武、李陵是五言古诗的始祖。“气吞曹、刘”,杜甫诗歌中的精神、气势可以吞没曹氏父子以及“建安七子”中刘桢的作品。“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杜甫的诗歌能够遮盖住颜延之、谢灵运作品中的孤高之气,同时还杂有徐陵、庾信作品中的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杜甫生在一个可以集大成的时代,而且他有集大成的才华,有集大成的能力。如果你生在一个可以集大成的时代,没有做出集大成的成就,是你对不起这个时代;如果你有集大成的才能,但是你没有生在一个可以集大成的时代,那么是时代对不起你。杜甫既生在一个可以集大成的时代,他又有集大成的才能,果然完成了集大成的作品,真的是了不起。以中国诗歌的发展史来说,杜甫承上启下,真是“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他的作品把古今的体式都包括进来了。

  杜甫曾经写过《曲江三章章五句》。你看这个题目,非常妙,曲江三章者,因为长安城有曲江,杜甫在曲江的江边写了三首诗,每一首诗只有五句。中国诗歌常见的都是双数的句数,不管是绝句还是律诗,甚至古诗,连篇幅很长的《长恨歌》都是双数的句数,可是“曲江三章”每一章只有五句。“曲江萧条秋气高,菱荷枯折随风涛,游子空嗟垂二毛。白石素沙亦相荡,哀鸿独叫求其曹。”前三句押韵,第四句不押韵,第五句押韵。杜甫真的是创作天才,在这首诗中,他将古今做了结合。《曲江三章章五句》这种命题的方法由何而来?我们看一看《诗经》,《桃夭》是几章章几句?是三章章四句。你看,《诗经》中有这种办法,杜甫用《诗经》写作的办法写七言近体的句子,这是杜甫的创造、变化,真的是“尽得古今之体势”。

  早期作品《房兵曹胡马》

  先从杜甫早期比较简单的诗读起,可以一步一步深入地去了解杜甫,可以看到一个天才诗人成长的历程,看到他对于人生的体悟。这里选的第一首杜诗是《房兵曹胡马》,这是杜甫早期的作品。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胡马大宛名”,第一句就把握住了主题,“胡马”,哪里产的胡马?是大宛产的名马。“锋棱瘦骨成”,这匹马站在那里,很矫健,筋骨都能露出来。杜甫喜欢瘦马,不喜欢胖马。唐朝的时候有一个画马很有名的人叫韩幹,杜甫曾经写了一首诗说:“幹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把马画得那么胖,显得马垂头丧气,没有精神。瘦马才跑得快,胖马怎么跑得动?我们从这两句就可以看出杜甫的功力。

  “胡马大宛名”,首句点题。“锋棱瘦骨成”,是写马整体的形状。写完了整体,再写局部。“竹批双耳峻”,“竹批”是指削竹筒的方法,如果我们把一个竹筒斜着削开,那样子就像马的耳朵立起来。竹子是挺拔的,“峻”是像山峰一样直立,写得很有神气。“风入四蹄轻”,这匹马跑起来像带着风一样,这是写马的能力。“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真是写得好!这是写马的德性。就好像拿破仑的字典里没有“难”字一样,杜甫说,在这匹胡马的眼中,没有空阔之说,只要是这匹马所面向的地方,它都可以跑到。“真堪托死生”,这样的马,不但有能力,而且有德性,我可以把性命交托在马的身上。这两句诗中包含着儒家的德性。孔子说:“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论语·宪问》)说得真是好!任用一个人不是取你的才能,而是取你的品德和修养。孔子还说过:“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论语·泰伯》)就算你有周公的才华,如果你骄傲、没有品德,“其余不足观也已”。所以说,人的品格是最重要的。评价一匹马是不是千里马,也不是看它能不能跑千里,而是“称其德也”,“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不作河西尉”

  杜甫有“致君尧舜上”的远大理想,当然要参加科举考试。他考中了吗?没有。“忤下考功第,独辞京尹堂”(《壮游》),他没有考上,然后就“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考不上他就去漫游,漫游了很多地方,写了很多漫游的诗,还碰到了李白,也写了很多首诗。

  杜甫不甘心老也考不上,他要让皇帝看到他的才华,所以就进献了《三大礼赋》。当时,唐玄宗举行了三次重大的朝廷礼节的仪式,杜甫未能免俗,也歌功颂德一番。皇帝看到了杜甫写的《三大礼赋》,觉得写得不错,就召试文章,给了杜甫一次特别的考试机会。杜甫一辈子都对这次考试念念不忘,他晚年颠沛流离之时,还写下了“集贤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中书堂。往时文采动人主,今日饥寒趋路旁”(《莫相疑行》)的句子。“集贤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中书堂”,人生得意莫过于此,杜甫说,集贤殿里的那些学士都围在我的旁边,像一堵墙一样,他们都在看我写文章。“往时文采动人主”,当年,杜甫的文采感动了天子,“今日饥寒趋路旁”,可是今日几乎饿死在道路之上。

  皇帝虽然觉得杜甫的文章写得不错,但没有马上给他官职,而是叫他回去等待,出了缺再通知他。后来,就让杜甫去做河西县尉。杜甫不愿做河西县尉,因为县尉是县官属下的一个很卑微的小官,是一个非常难做的官。李商隐也做过县尉,他做的是弘农县尉,他曾经写过两句诗:“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李商隐说,我做了县尉,反而羡慕当年楚国的卞和。卞和发现了荆山上的一块璞玉,献给楚国的国君,国君叫玉工来鉴别,玉工说那不是一块玉。国君认为卞和欺骗了自己,就把他的一条腿砍断了。这个国君死后,新君继位,卞和又把那块璞玉献上去,国君又叫玉工来鉴别,玉工还是说那是一块石头,不是玉。国君就把卞和的另一条腿砍断了。李商隐说,让我做弘农县的县尉,我反而羡慕那双腿都被砍断了的卞和,“一生无复没阶趋”,如果我的双腿也被砍断,那一生一世都不用在衙门的台阶上奔走了。在“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的前面,李商隐还写了两句,是他发牢骚的原因,“黄昏封印点刑徒,愧负荆山入座隅”。县里如果有人犯法,县官就要审判。可是县官贪赃枉法,断案一点也不公平,你作为县尉,眼看着县官为非作歹,草菅人命,却无能为力。县尉每天的工作是什么呢?“黄昏封印点刑徒”,在下班前,点一点罪犯的人数,把他们关好,这就是县尉的工作。

  杜甫不愿意做县尉,他说,“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官定后戏赠》)。后来,皇帝就给他换了一个官职,让他做了右卫率府的胄曹参军。胄曹参军管什么呢?是在参军衙门里面管兵器、管仓库。这个官职杜甫做了不久,就到了天宝十四载,转眼之间将要“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杜甫正好在这个时候离开了长安。他写下了《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因为当时他的家人在奉先县,那个时候安禄山已经起兵了,但是长安还没有得到变乱的消息。《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开端说,“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这是杜甫的理想。“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杜甫说,除非我死后,被安放在棺材里边,棺材盖盖上了,那我就只好放弃了。但只要我还活着,“致君尧舜上”的理想,就一直存在我的心中,希望我的理想能够实现。“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杜甫当时没有官职,因为他不做率府胄曹参军了,跑到奉先去了。杜甫说,要给国家盖一座大房子,为我们的国家制定一项好政策,应该由朝廷中在上位的人来安排,我一个小老百姓,连一官半职都没有,我能做什么?可是,我为什么总放不下呢?“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因为我像葵花,像藿草,我的本性是向着太阳的,我没有办法改变。“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看到百姓的困苦,我为之忧伤,心中像火烧一样痛苦。这首诗很长,篇幅所限,只能简单地讲这几句。

  回乡之路

  像《房兵曹胡马》《画鹰》之类的作品,在写实之中有象喻性,不是由想象得到的象喻,而是感情的投注,杜甫把他的感情投注到每一个他所见的事物中,每一个事物都能沾染上他的感情色彩,才都有了象喻性。刚才所讲的杜甫的诗,是写实的作品。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杜甫的《秋兴》八首。这八首诗,是杜甫晚年最成熟、功力最高、写得最美的一组作品。“秋兴”就是秋天的“兴”,是杜甫在秋天的一种感发。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呢?是在大历年间,已经到了代宗的时代。杜甫曾经逃到四川,偶然得到过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后来,他离开了四川,因为他念念不忘朝廷、念念不忘他的故乡。他曾说,“此生哪老蜀”?我这一辈子怎么能够终老在四川呢?“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十韵》)!我只要有一口气在,一定要回到陕西去,一定要回到我的故乡,回到我的故国。怎么回去呢?杜甫当时已经是“右臂偏枯半耳聋”(《清明二首》之二)了,右臂抬不起来了,耳朵也聋了,但是他还要坐船回去,从三峡坐船下来,经过四川的夔州时,写下《秋兴》八首。这八首诗的兴发感动相当丰富,相当动人。这里只能简单看一看它的脉络: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杜甫经过巫山巫峡,看到秋气萧森,听到当地的人用刀尺做寒衣的声音,不由得想到,我流离漂泊,身在舟中,寒衣何在?家乡何在?“白帝城高急暮砧”写到了傍晚,于是接下来第二首就写到了晚上: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我们常常提到感发,说的是你的心灵、你的感情活动,可是谁看见了?杜甫表现给我们看:从巫山巫峡的秋天,傍晚的黄昏,白帝城的高楼,到落日西斜,北斗星出现,杜甫写得很有层次。“听猿实下三声泪”,《水经注》中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句子,杜甫说,这两句话我是从书本上看到的,书本上说巫峡的猿啼让人听了会流下眼泪来,我今天到了巫峡,亲自听到猿啼,真的流下泪来了。“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北斗星出现了,月亮在天上移动,刚才照在山石上、藤萝上的月光现在照在“洲前”的“芦荻花”上了。“每依北斗望京华”,长夜漫漫,杜甫一直在怀念他的家乡。于是,第三首就写到了第二天早晨: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前面三首,从时间上说,从暮写到夜再写到朝。“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是写杜甫志意的落寞。“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这是杜甫回忆长安的五陵。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直北关山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驰。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这第四首,杜甫从五陵又想到了长安,想到“故国平居”。以上是《秋兴》八首的前四首,次第分明。后面呢?主要就是写思念中的长安了。所思念的具体是什么呢?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杜甫从皇帝的蓬莱宫思念起。杜甫第一次见到玄宗就是在蓬莱宫中,所以他说“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可是“一卧沧江惊岁晚”,我现在是在四川的夔州,什么时候才能再回到朝廷呢?杜甫怀念的第二个地方是长安的曲江: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一个国家、朝廷,居然落到了这样的下场,那正像杜甫前面所说的,“闻道长安似弈棋”,真的是像下棋一样。要知道,在短短的几十年之中,首都长安竟沦陷了两次!所以他说“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杜甫怀念的第三个地方,是长安的昆明池: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石鲸鳞甲”是说当年昆明池里边有一条用石头雕刻的鲸鱼,每到起风下雨的时候,人们就觉得那条石鲸鱼在风雨之中好像活了起来。杜甫写的是“秋兴”,这几首诗中都有“秋”,也都有“兴”:“巫山巫峡”是“秋”,“孤舟一系故园心”是“兴”,是杜甫怀念故国、故乡的情思;“夔府孤城”是“秋”,“画省香炉”“北斗望京华”是“兴”;“千家山郭静朝晖”“清秋燕子故飞飞”是杜甫眼前的夔州秋景,“匡衡抗疏”“刘向传经”“五陵衣马”是他的“兴”,是他所怀念的;“闻道长安似弈棋”是“兴”,“鱼龙寂寞秋江冷”是当时的秋天;“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兴”和“秋”一直连在一起;“昆明池水汉时功”是他所怀念的,“石鲸鳞甲动秋风”“露冷莲房坠粉红”是秋景。所以你看,杜甫在每一首诗中都把“秋”和“兴”结合得非常好。

  第八首写道: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彩笔昔游干气象,白头今望苦低垂。”

  前面的几首诗,每一首是杜甫怀念一个地方,蓬莱宫呀,曲江头呀,昆明池呀,可是第八首诗写的是昆吾亭、御宿川、紫阁峰,接连怀念了三个地方。这是因为,到了最后,杜甫的感情奔腾倾泻,一涌而出,不再一个一个地说了,他要连说三个地方。这些都是杜甫当年到渼陂所经过的地方。

  杜甫的怀念不被地区所限制,不被季节所限制,本来前面写的都是秋天,忽然间写了春天。他的意思是说,我岂止怀念秋天的长安,我也怀念春天的长安。“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这是杜甫回忆当年的美好。“彩笔昔游干气象”,让我们想起了前面提到过的“集贤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中书堂。往时文采动人主”(《莫相疑行》)。杜甫说,我的文笔不但感动过人主,而且感动了天地。可是现在呢?我一个“右臂偏枯半耳聋”的老人,羁旅在巫峡的江边之上,“白头今望苦低垂”,何年何月才能再回到我所怀念的长安?

  杜甫终于没有回去。他曾说“常恐死道路”(《赤谷》),最后竟真的死在了异乡的路上。

编辑:赖鸿杰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
南开大学携手耀华中学共育人...
校领导为新入职教师作专题辅...
【党纪学习教育】南开大学召...
国际标准化组织原主席来校作...
南开大学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
自然科学基金委“双清论坛”...
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 周恩来总...
【党纪学习教育】校党委理论...
【党纪学习教育】校领导指导...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