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苗苗 夏思雨)近日,南开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组织60余名中青年教师代表赴天津市宝坻区开展国情研修和劳动实践活动。
老师们参观了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调研走访了制造业高端龙头企业之一的联恒工业(天津)有限公司。作为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双战略项目,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聚焦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产教深度融合的模式,为在场教师把握前沿技术趋势、更新教学理念、对接产业需求提供了生动范例。
宝坻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张旭表示,近年来,宝坻区坚持创新驱动,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加快建设创新发展的宝坻高地。中关村科技城超前的规划理念和产业生态不仅是技术转化的试验田,更是区域协同发展的缩影。他希望各位教师积极贡献智慧,为中关村科技城建设提出宝贵建议,开展多形式合作,充分发挥南开大学人才优势,助力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劳动实践活动在宝坻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小辛码头村举办。宝坻区黄庄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艾伟俊,副镇长吴凡,党委教师工作部负责同志出席活动。
小辛码头村于2024年10月挂牌“南开大学骨干教师劳动实践基地”。老师们参观了村史馆、古码头遗址及“了凡纪念广场”,感受当地乡村振兴、民生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老师们深入百亩稻田,体验插秧活动,感受“粒粒皆辛苦”的农耕文化。
在小辛码头村的特色民宿里,老师们与村民店长展开座谈。旅游学院教师的孙宁就丰富消费场景、盘活乡村资源、融入民俗风情等方面提出专业建议,为打造文旅地标、助力乡村特色项目的落地实施提供思路。未来,老师们还将结合专业特长,与小辛码头村寻求进一步合作机会,为乡村规划、文化旅游、生态建设等领域提供智力支持。
沉浸式的劳动体验与扎根乡土的文化浸润,深化了老师们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对乡村产业升级、文化赋能、生态振兴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和亲身感受。生命科学学院教师周珊说:“这次国情研修让我深刻认识到,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既要坚守学术本真,保持对知识的敬畏之心,更要主动对接产业需求,培养敏锐的产业洞察力,努力将科研创新与区域发展紧密结合,真正实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科研理想。同时,我们更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实践能力,为服务国家科技创新贡献青春力量。”
据悉,本次活动是我校开展“弘扬教育家精神 建设教育强国”中青年教师骨干培训班的实践内容之一,旨在进一步发挥高校科创人才策源地作用,探索“高校智库+乡村资源”的合作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创新活力,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南开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