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综合新闻
南开新书对谈活动走进“叶嘉莹先生百岁诗教人生”
来源: 南开大学新闻网发稿时间:2025-05-04 22:41

  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范昕婷 摄影 高新姗 沙尼哈·木拉力别克)在第十五届“南开读书节”之际,4月26日,南开大学图书馆联合文学院共同举办“丽泽·南开新书对谈”活动。

  本次活动围绕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华诗词与古典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张静的《诗词大先生——叶嘉莹的诗教人生》和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校友、天津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李云的《穿裙子的士 最动人的诗——叶嘉莹百岁人生》两本新作,特邀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教授李川勇,南开大学商学院校友、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姚伟,以叶嘉莹先生的诗教理念与百岁人生为轴,带领师生共赴一场关于诗教传承与精神接力的思想盛宴。

  南开大学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李广欣,南开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张丽,南开大学文学院辅导员郝钰,南开大学图书馆文化建设与推广部主任林红状出席活动。南开大学图书馆文化建设与推广部副主任龚雪竹主持活动。70余名南开师生、校友参加了活动。

  张静与李云分别从学术传承与人生叙事的角度,为读者打开了两扇理解叶嘉莹先生的窗口。时值叶先生1979年4月24日首次南开授课纪念日,两位作者通过珍贵史料与亲历者视角,勾勒出这位百岁学者“以诗词为舟楫,渡生命之洪流”的传奇人生轨迹。

  张静表示,此次新书对谈不仅是对叶嘉莹先生学术生涯和人生经历的回顾,更是对叶先生诗教理念的传承和发扬。她特别提及,本次活动恰逢叶嘉莹先生1979年4月24日首登南开讲台的纪念日。当叶先生以“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开启第一讲,便为南开学子播下了诗词的种子。

  李云和大家分享了她的创作历程:从最初学术研究到深入心灵对话,叶先生诗词中蕴含的“向死而生”精神力量,不仅成就了这本著作,更给予无数人光明。书中第四章将叶先生置于世界女性学者坐标系中,展现了叶先生用古典诗词构建心灵自由国度的独到智慧。

  在对谈嘉宾发言环节,李川勇回忆了她通过张静的引荐与叶嘉莹先生结识并交往的宝贵经历。她满怀感慨地强调,叶先生绝非那种超凡脱俗、远离尘嚣的仙人形象,相反,她是一位极其亲切、和蔼可亲的师者。在与叶先生的每一次交往中,她都能感受到叶先生那如沐春风般的温暖与关怀,以及深邃而睿智的智慧。

  姚伟则深情地分享了叶先生给他的寄语与鼓励,这些寄语一直激励着他在教学生涯中延续对诗词的热爱。他强调,叶先生的诗词和教学理念不仅影响了他的学术生涯,更让他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诗词素养和人文精神。

  在随后的师生互动环节中,在场学生踊跃分享个人感悟。文学院学生追忆初遇叶先生的《唐宋词十七讲》,感叹“原来诗词可以如此鲜活”;还有学生谈及高中语文课接触了叶先生的中华诗教相关事迹和《掬水月在手》纪录片,自此在心中种下了诗词的种子;大二学子谈到团队制作的“云献花”H5,用数字技术传承“水上歌传火内莲”的诗心。4位老师与在场同学们就叶嘉莹先生诗教传承、中华诗词的文化浸润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并将新书赠与同学们。

  李广欣在活动中表示,文学院已完成和叶先生相关的前期文献数字化转化并建立了数据库,后续将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增强互动性与智能性,通过AI大模型训练、虚拟现实场景构建,未来有希望实现“与叶先生隔空论诗”的沉浸式体验,让诗教精神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

  张丽在总结发言中感谢各位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带来的这场精彩深刻的新书分享和思想对谈。她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是新书推介对谈,更是一场思想文化传承盛宴。叶嘉莹先生八十载诗教生涯,始终践行着“以诗心育人,以文化铸魂”的使命,她的人格魅力与学术精神影响深远。南开师生以中华诗教数字化等工作,传承叶先生的中华诗教传统,让诗教常新。今天的这场对谈活动,也正是我们深入阅读、思考与实践的起点。图书馆将继续发挥文化阵地作用,以“南开新书对谈”等活动、“名家读经典”课程等多元形式,推荐好书,弘扬南开大先生的事迹和南开精神,营造浓郁书香校园育人。

编辑:丛敏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学习教育】学校组织党员干...
南开—伯明翰—格拉斯哥2025...
学校召开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会议
校领导率队赴福建省开展招生宣传
“强国建设中的历史学科使命...
南开大学26项成果获天津市科技奖
跨越3600公里 大中小学教师共...
学校召开科技园建设工作领导...
南开大学举办2025年柏年助学...
乌兹别克斯坦专业教育机构管...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