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欧阳少虎 郑彤)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学术年会最近在美丽的武汉市落下帷幕。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和第三届监事会。南开大学碳中和交叉科学中心主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周启星教授当选学会新一届常务理事和生态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这是南开大学会员代表首次在该国家级学会担任理事(常务理事)职务。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隶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由侯德封、涂光炽等著名地球化学家发起,酝酿于1963年并正式成立于1978年10月,现有会员1万多人,其中终身会员2325人。学会设有30个专业委员会,3个工作委员会和4个工作组,理事会每四年进行换届。自1981年起,学会代表中国加入国际矿物学协会(IMA)和国际宇宙化学与地球化学协会(IAGC),目前为IMA的国家会员单位。
南开大学环境地学研究具有渊源的深厚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戴树桂先生在金属元素和金属有机化合物在地球各圈层循环及在水/土环境中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进入新世纪以来,南开大学为了加强环境地球科学方面的师资力量,于2004年引进了地学背景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周启星教授。随着他的加盟,生态地球化学研究得到高度重视。针对新污染物所导致的全球和我国所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率先开展了其生态地球化学与修复调控的系统研究,阐明了它们的环境来源、多介质界面行为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以及典型寡营养超微细菌、产电微生物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揭示了包括石墨烯/氧化石墨烯、抗生素抗性基因和微塑料等在内的新污染物的环境暴露途径、生态效应与健康风险及其微观致毒机制,并在生态地球化学调控特别是基于碳中和的生态修复方面取得若干重要进展和突破。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南开大学“生态地球化学”学科方向迅速崛起,处于国际国内领先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