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目阔)11月21日下午,南开大学药学院济世大讲堂学术讲座邀请到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建平,对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进行了深度解读。
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约翰·霍普菲尔德(John J. Hopfield)和杰弗里·辛顿(Geoffrey E. Hinton),以表彰他们通过物理学思想和方法,为现代机器学习理论和应用奠定基础的卓越贡献。该奖项一经公布,引发了广泛讨论,特别是在中国学界中,不少人对“人工智能相关研究为何能获得物理学奖”表示疑惑。
林建平围绕获奖原因、获奖者的生平与学术成就、相关研究的应用场景以及未来展望,从多个角度剖析了这一颇具争议性但意义深远的奖项。
诺贝尔委员会在颁奖词中指出,霍普菲尔德和辛顿的工作在“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实现机器学习的奠基性发现和发明”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尽管机器学习与传统物理学看似领域迥异,但两者在理论上息息相关。林建平解释道,神经网络中的信息传递机制可以类比于物理学中的信号传输与能量转换,而机器学习算法中的优化问题则与物理系统中的能量最小化原理异曲同工。这不仅是一种物理学研究边界的拓展,也体现了物理学学科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他进一步回顾了相关研究的发展历程和两位获奖者的个人故事。两人的研究不仅在理论上开辟了新天地,在实践中也广泛应用。今天,人工智能正推动自然科学发现进入新范式。无论是医疗精准诊断、交通智能调度,还是教育个性化学习和金融风险评估,AI的跨学科创新潜力正在不断释放。
同时,林建平也指出,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伦理与安全问题将成为不可忽视的挑战,确保AI的发展符合人类利益是全球科技工作者的共同责任。
人工智能的进步已深刻影响物理学、生物学、化学、药学等学科的研究范式,推动着多学科融合的创新浪潮。林建平强调,霍普菲尔德和辛顿的工作标志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的一次重大飞跃。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不仅是对他们贡献的高度认可,也将激励更多科学家投身于探索未知领域的道路。
通过本次讲座,南开药学院济世大讲堂为广大师生搭建了一个深入了解诺贝尔奖背后科学突破的平台,也启发了更多人思考人工智能与科学发展的未来交汇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