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朱仲睿)9月27日上午,南开大学杰出校友、天津师范大学欧洲文明研究院侯建新教授做客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以“西方文明创生期再研究”为主题作学术报告。活动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丁见民主持,吸引了众多师生踊跃参加。
讲座之初,丁见民介绍了侯建新教授的学术旨趣与研究成就,并向侯建新教授致送优秀校友的聘书。侯建新教授是中国世界史学界尤其是英国史、欧洲中世纪史、文明史、中外历史比较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兼任国务院第七届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世界史)召集人,国家社科基金评议组成员,长期担任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学会会长、名誉会长,曾担任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苏克塞斯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或者访问学者。主要代表作有《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农民、市场与社会变迁:冀中11村透视并与英国比较》《现代化第一基石:农民个人力量增长与中世纪晚期社会变迁》等。
侯建新教授在报告中首先阐述了“文明”一词的起源与含义,并对“原生型文明”与“次生型文明”的概念进行阐释。接着,进入报告的主题。侯建新教授认为,中世纪欧洲吸纳了古典文明、基督教和日耳曼文化等多种元素,通过长期的文化互动与磨合,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欧洲文明。其中,日耳曼人的法律制度、思想观念以及封建制度的确立,都为欧洲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继而,侯建新教授探讨了“欧洲”人身份认同的形成,最后分析了欧洲文明的空间维度。他指出,欧洲文明有文化边界,不一定与地理位置重叠,东欧部分国家及俄罗斯虽然地处欧洲,但在文化认同上与西欧存在差异。“大航海”以后欧洲移民在美洲和大洋洲建立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被认为是西方国家。
报告结束后,侯建新教授和与会师生进行交流,就“俄罗斯及东欧是否产生了欧洲身份认同”“长途贸易是否对欧洲文明发展起促进作用”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而富有启发性的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