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讯 为进一步科学合理做好化学学科研究后备力量的选拔和培养,5月8日,“清华-南开”化学拔尖人才交流营活动在我校化学学院举行。清华大学化学“学堂班”首席科学家王训,南开大学伯苓学院院长程鹏、化学学院院长朱守非、化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刁立达、化学学院副院长王佰全、汤平平,清华大学化学“学堂班”师生代表以及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师生代表一同参加。本次活动由化学学院“伯苓班”班导师王晓晨主持。
朱守非在活动开幕式上指出,值此南开大学化学学科百年诞辰之际,希望通过“清华-南开”化学拔尖人才交流营活动,互相借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共同探讨如何更加有效促进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谱写南开化学新百年璀璨篇章。
王训表示,清华大学珍视与南开大学之间的深厚友谊,并着重介绍了清华大学“学堂班”的师资、培养流程、探索性实验课程设置、国内外游学、实施效果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经验,希望加强与南开大学化学学院“伯苓班”之间的交流,互相吸取优秀的成功经验,共同促进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王晓晨介绍了南开大学的百年校史,并重点介绍了“伯苓班”的优质平台资源、工作基础、工作特色、培养方案、选拔与退出机制、创新科研能力培养、国际和国内学术交流以及“伯苓班”学生的毕业去向等内容。
当天双方还进行了座谈交流。王晓晨带领清华大学“学堂班”全体师生参观了南开大学海冰楼校史博物馆。
清华大学与南开大学有着深厚渊源。南开大学创建者张伯苓校长曾任清华学堂的教务长,南开大学校长杨石先曾经就读于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在抗日战争期间,南开大学与清华大学和衷共济,为国家民族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人才和革命志士。
据了解,2009年,国家开展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南开大学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首批高校,设立“化学伯苓班”。2021年,南开化学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南开化学“伯苓班”按照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要求,采用新的办学模式和培养方案,努力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对拔尖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化学学院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