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综合新闻
南开大学日本研究专家:“天津市忠烈祠”石碑原在神社不是埋尸骨之处
来源: 南开新闻网发稿时间:2014-04-15 14:03

  

    南开新闻网讯(记者 陆阳 摄影报道)近几日,天津烈士陵园发现民国年间“天津市忠烈祠”石碑的消息引起广大市民的关注。这块巨大的石碑有它“奇妙之处”——石碑的正面有时任天津市长张廷谔先生亲笔书写的“天津市忠烈祠”几个大字,背面却有株式会社福盛号字样的中文繁体字,侧面有日本的纪年。

  4月12日,相关人员对石碑进行了拓片,带着拓片记者采访了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院长宋志勇教授,进一步了解了日本军队侵占天津的历史。

  神社一般不埋尸骨

  关于之前有老人回忆,存放这款石碑的日本大和神社埋着很多在天津战死的日本人的尸骨,宋志勇认为这一说法可能并不准确。他说:“一般来说,日本神社不会埋葬死去的人的尸骨,有的神社规模非常小,也不可能有地方埋葬尸骨。在日本,墓地一般安在寺庙界内。”

  宋志勇介绍,日本人一般到了比较大的地方都会建立神社,进行祭祀活动,一般一年两祭,神社起到的作用类似于教堂。在当年日本侵占我国的很多大城市中,都建有日本神社,如大连、沈阳、青岛等地。

  宋志勇说,神社是崇奉和祭祀神道教中各神灵的社屋,日本国内就建有大大小小很多神社,有的神社非常小,就像中国的土地庙一样。自己当年在日本访学时,从居住的地方走出去方圆几百米范围内,就有六个大小不一的神社。

  关于忠烈祠,宋志勇表示中国的很多城市也都有,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下发政令在各地兴建忠烈祠。但是为何将神社石碑上的字抹去后重新刻字,作为“天津忠烈祠”石碑继续使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他说:“这么大的石碑抹平再重刻也相当费工夫,当时国家还不至于节约到这种地步,一定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

  就此,“天津记忆”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韩春静给出了她的推测:“可能是想通过磨平日本石碑上字,抹去人们对于日本侵华的惨痛记忆。”

  石碑不是日本驻屯军所立

  根据石碑背面刻有的“皇纪两千六百二年十月”,宋志勇指出这一年是1942年。而根据志愿者查阅的上世纪20年代航拍相关区域的照片,发现当时有大和公园但并无立碑,这也印证建立石碑的时间。

  宋志勇说,从时间上看,这块石碑不是由日本驻屯军所立。驻屯军又称“支那驻屯军”,是根据1901年的《辛丑条约》日本人驻扎在京津等地的军队,司令部就设在天津海光寺。

  他说,1937年以后,日本展开全面侵华战争,驻屯军这一编制就不存在了,留在天津的是华北派遣军,驻军会经常轮换。

  “福盛号”可能是按中国习惯起的名字

  关于背面刻有的“株式会社福盛号”字样,宋志勇指出,这应该是捐建单位的名字,“株式会社”的意思是股份公司,“福盛号”应该是具体商号,这一名字可能是按中国习惯所起。

  宋志勇说,“福盛号”应该是一个规模不大的商号,相关情况还得查当时日本驻天津公司名录。当时日本在天津设有大大小小很多商号,比较为人们熟知的有丰田、三井、大仓等,这都是非常大型的商行。

  关于进一步的研究,宋志勇给出了几个方向:一是可以查阅1942年10月的报纸,当时虽然因为战乱,《大公报》《益世报》都已转内地,但是从天津《庸报》等亲日报纸上可能会查到相关信息;二是可以查1945年的相关报纸,国民政府重立此碑在当时应该也是一件大事,大公报等已经在津复刊,会有相应报道;三是可以去档案馆查阅当年的一些档案文献。

  志愿者张翔表示,明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希望通过媒体呼吁,能够尽早地把这块沉睡近60年的石碑重立起来。

  宋志勇非常认同这一建议。他表示,这对于公众了解这段历史,将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编辑:刘慕鑫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2025上合组织数字经济论坛高...
校领导率队赴石家庄调研生物...
南开大学与多所上合组织成员...
北京大学青年人才国情研修班...
【教育家精神万里行】南开大...
南开大学参加昆山创业周暨百...
2025高校影视作品交流展映活...
学校召开党委常委会(扩大)...
南开大学召开定点帮扶工作会议
从青岛到海牙 以专业与韧性闪...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