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任珺楠)8月25日至28日,30余名南开大学师生赴云南师范大学,参加第二届“寻访西南联大足迹、弘扬西南联大精神”主题实践活动。校团委书记方伟、团委副书记贺文霞带队全程参加活动。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台湾新竹清华大学与云南师范大学两岸五校100余名师生代表共同参加,在“寻访西南联大足迹、弘扬西南联大精神”主题的指导下,实践成员参观西南联大博物馆、听取专题讲座、开展以青年论坛、寻访西南联大在昆明的校舍旧址与部分西南联大教授旧居。活动期间,五校学子共同种植联大“友谊长青树”,清华、北大、南开和云南师大还召开了共青团工作交流会。
抗战期间,为保持教育精华,来自京津地区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于1938年4月南迁至昆明,合组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秉承“刚毅坚卓”的校训,在抗日战争艰苦的条件下,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1946年抗战结束后,三校回迁,联大师范学院和部分师生留在云南,成就了今天的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校务委员会三常委之一的梅贻琦1955年在台湾新竹创办了台湾清华大学。
此次活动引导当代大学生深入思考,并将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与西南联大的精神相结合,在新的时代将西南联大发扬光大。
“如何承担历史责任?从三件小事做起:两个字,一句话,一个矿泉水瓶子。”在以“西南联大、青年、使命”为主题的论坛上,商学院的09级学生蔡文娟结合自身经历,从责任、为祖国服务和知行合一三个方面解读了她所理解的南开大学“允公允能”的校训。“西南联大之所以能成为传奇,之所以要学习它的精神,就是因为他的学者和学生在如此动荡的时代背景中,依然没有放弃对国家的未来的信心和民族信仰。而当代青年人的责任就是要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和祖国的发展前途连接起来。”
活动之后,生命科学学院09级学生张佳庆谈到自己的感想时说道:“当年西南联大的学生每天跑防空洞,虽然很艰苦,但仍然有很多人去奋斗去拼搏,因为他们拥有一种信仰。身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学校的条件更好了,但大学生的素养反而不如从前。虽然我们每人的信仰都不同,但至少要和国家紧紧相连,这是西南联大教会我们的。”
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教育报、中国日报等十余家媒体对此次实践活动进行了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