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综合新闻
茅威涛进南开 为越剧培养新生代观众
来源: 南开新闻网发稿时间:2007-11-23 10:11

  “经典的魅力在于能让一代代的人感到怦然心动”

  南开新闻网讯(记者韦承金 摄影报道)11月22日晚,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茅威涛携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走进南开大学,演出精彩越剧折子戏,并与大学生共话越剧。

  “经典的魅力不仅在于它能感动一代人,更在于它能让一代又一代的人感到怦然心动。”茅威涛表示希望通过走进校园,为越剧这门传统艺术“培养新生代观众群”。

  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张静代表南开大学对茅威涛和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为在场观众介绍了茅威涛的艺术经历,并代表学校向茅威涛赠送礼物,希望茅威涛和浙江小百花艺术团经常来南开做客和献艺。张静说:“茅威涛和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到来让南开师生感到荣幸,这是我们推进高雅艺术、民族传统艺术进校园、活跃繁荣校园文化的一次重要活动,

  当晚,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演员魏春芳等在东方艺术大楼演播厅上演了《梁祝•回十八》、《春琴传•诉心》、《藏书之家•三跪求书》、《窦娥冤•六月雪》等折子戏片断,受到热烈欢迎。

  之后,茅威涛为南开师生及天津市越剧爱好者作了题为“向未来展开的越剧——‘小百花’爱越新蕾计划南开之夜”的演讲。茅威涛表示,在越剧百年诞辰之际,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推出该计划,希望以此为越剧培养更多的观众。“爱越新蕾计划”主要包括“与大学生面对面的谈越剧,进大学进行越剧表演,在中学设立‘爱越基地’、开设越剧讲座”等活动。

  演讲中,茅威涛介绍了百年越剧发展史和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为越剧的发展所作的思考和一些新尝试。“身为一名演员,在为百年越剧辉煌成就而欣喜、自豪的同时,需要有更多的更深层的思考。思考我们该如何传承越剧这门艺术,以及我们这一代人应该为越剧做些什么。”茅威涛说。

  茅威涛认为,越剧不应当仅仅是技艺的展示,更应当是人文精神的载体,越剧不仅应给人感官的欣赏,更应是思考的愉悦和内心的感动。她说,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近年来对经典剧目的改编及新剧目的创作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为了让越剧走向新时代,我们努力开拓各种各样新的表现题材。”

  茅威涛坦言,有时候改编经典剧目使她感到压力重重,这种压力“甚至比原创剧目的压力还大”。然而对于经典,茅威涛有自己个人的理解,她举例说,“《梁祝》中对永恒爱情的追求故事,是否还能让现代人感动?我觉得我们有责任把这个属于越剧经典的作品用我们的理解把它搬到舞台上。”她希望以此能让经典剧目焕发出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不过,万变不离其宗。茅威涛表示,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将“坚持女子越剧的本体,坚持中国传统的写意性不变,坚持浙江方言不变”,因为这是越剧作为越剧之根本。

  “越剧人始终在不断地探索越剧表现的种种可能性,通过这种探索努力拓展越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茅威涛说:“如何让年轻的越剧继续年轻下去,这需要老一辈艺术家和新一代艺术人才的共同努力。我相信越剧有着光辉灿烂的未来。”

  演讲之后,茅威涛还与现场观众作面对面交流。有位同学表示,她初中时就喜欢上越剧,特别喜欢看茅威涛的表演。她说:“在北方越剧演出很少,特别希望多多地看到越剧,希望我们北方大学生有更多接触越剧的机会。”茅威涛被这位同学感动地热泪盈眶,表示一定不负众多越剧爱好者的重望,做出自己的努力。

  据悉,11月20日和21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在天津大剧院上演的两场新版《梁山伯与祝英台》获得圆满成功。茅威涛等越剧表演艺术家的精湛表演,让津门观众获得了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享受。

  茅威涛师承越剧尹派,现任浙江小百花艺术团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她是中国当代越剧创新进程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表演风格融内心体验与程式化表演为一体,其唱腔在继承尹派的基础上,注重发展,渐成一格。她擅长在舞台上塑造不同性格的角色,赋予越剧“女小生”以崭新的人文精神和行当魅力,深受广大观众的爱戴和专家学者的赞赏。

编辑:薄晓岭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校领导会见牛津大学校长
陈雨露参加中意大学校长对话会
南开大学代表参加世界中文大会
南开大学第三十一次学生代表...
南开学者参加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
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
教育部关工委“五老”报告团...
2024年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
校领导率队赴重庆开展招生宣传
在津高校离退休工作调研座谈...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