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于宏淼)4月29日,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字节跳动公益“古籍保护与利用公益项目”(二期)——南开大学图书馆藏珍贵古籍《疑年录》、天津图书馆藏《清代公主册》保护修复项目研讨会在南开大学举行。
国家图书馆原常务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原副主任、研究馆员张志清,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馆长、研究馆员王红蕾,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徐建华,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杜伟生等四位专家受邀参会,对《疑年录》《清代公主册》的修复保护方案进行论证研讨。南开大学图书馆馆长韩召颖,南开大学古籍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历史学院教授陈絜,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南开大学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天津图书馆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导师万群,天津图书馆古籍文献部主任、研究馆员叶卿和南开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部主任、研究馆员惠清楼等三十余人出席会议。
张志清在致辞中肯定了两馆在古籍保护与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绩,希望公共馆和高校馆协作共进,在古籍的保护和揭示、数字化与出版诸多方面优势互补,共同做好中华优秀典籍的保护传承和阐释活化,同时把培养复合型人才作为工作重点,为古籍保护事业持续性发展培养力量。
韩召颖对与会嘉宾的支持表示感谢,介绍了南开大学图书馆先辈在古籍收藏与保护工作中的理念与实践,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加强人才培养、经费支持和科学规划,同时依托院系的力量和资源,推动南开古籍保护事业稳步发展。
叶卿感谢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积极推动“古籍保护与利用公益项目”,对天津市两个极具价值的修复项目提供支持和保障,并简要介绍了项目前期筹备工作。
项目研讨环节,万群汇报了南开大学图书馆藏《疑年录》、天津图书馆藏《清代公主册》的基本信息和修复保护方案,包括藏品文献价值、保存现状、病害类型、修复原则、修复技术保障、风险防控和安全措施以及先期试修的设想等内容。
专家们一致认为《疑年录》和《清代公主册》修复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扎实,文献价值评估合理,修复方案科学规范。
随后,与会专家现场查看了《疑年录》实物及《金匮要略方论本义》的试修书页,围绕修复方案的技术路线、材料选择、操作流程、修复难点等方面展开讨论。
会议还针对AI等科技赋能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议题展开讨论,与会专家一致希望借助这两个项目,实现科技助力古籍“藏”与“用”,以古籍修复传统技艺为根基,以现代科技为助力,探索古籍修复与保护的新路径。
据悉,南开大学图书馆藏《疑年录》手稿本为清代史学家、校勘学家钱大昕撰。该书考证辑录了自东汉郑康成至清乾隆间邵二云等362位历史人物的生卒年信息,开创疑年录体例之先河。该手稿经多位藏书家收藏或寓目,钤印26方,印信价值丰富。2009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原书叶有水渍晕染、书口开裂、衬纸错位、书叶乱序等问题,存在多样病害。
天津图书馆藏《清代公主册》是清红格抄本,呈现出皇家与民间文书版式与装帧样式的不同特征,是十分珍贵的古籍版本。该册文献病害类型包括污渍、断裂、粘连、糟朽、絮化、墨迹烘染等,破损级别较高,亟需进行抢救性保护修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