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南开要闻
南开团队研究发现石油污染湿地修复新策略
来源: 南开大学新闻网发稿时间:2025-02-09 17:53

  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晓林 汪国粱)近日,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碳中和交叉科学中心周启星教授团队在Nature旗下地球和环境科学领域国际知名学术期刊《通讯地球与环境》(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上发表题为“Biogeochemical coupling of C/Fe in oil-polluted wetlands associated with iron reduction”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通过对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87个滨海湿地样本的宏基因组分析,揭示了异化铁还原(Dissimilatory Iron Reduction, DIR)对滨海油污染湿地微生物群落演替、碳循环及污染降解的关键作用(见下图)。研究发现,DIR过程促进了石油烃类化合物降解,并增强了微生物电子传递,其中地杆菌Geobacter等电活性微生物在Fe(III)还原和碳转化中发挥核心作用。实验室模拟结果表明,外源铁氧化物和Geobacter的联合强化能够加速污染物降解,使有机结合态铁向碳酸盐结合态铁转化,同时显著减少38-40%的甲烷排放,从而优化湿地碳流调控机制。

图为对来自胜利(样品编号 S1#–S44#)和大港油田(样品编号 D1#–D43#)的87个受油污染湿地样本进行的微生物生态调查

  本研究首次提出并验证了石油污染湿地中DIR过程与Fe氧化物稳定化的协同作用,建立了石油烃降解-铁形态转化-甲烷减排的耦合调控框架,为石油污染土水环境的生态修复提供了长期可持续的调控策略。

  南开大学为论文第一作者单位,张晓林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周启星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南开大学碳中和交叉科学中心的资助。

编辑:高雨桐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南开—新奥认知科技创新中心...
南开大学与百利装备集团签署...
南开大学项目获评“2024年华...
学校召开党委常委会(扩大)...
国家自科专项“微塑料的环境...
南开师生3篇论文入选2024年度...
南开团队研制出基于非易失电...
南开大学留学生赴蓟州区穿芳...
校领导春节前看望慰问老同志...
南开团队实现片上光子毫米波...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