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南开要闻
“中国现代爱国主义精神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座谈会召开
来源: 南开大学新闻网发稿时间:2023-09-21 18:06

 

  南开新闻网讯(记者 李享 摄影报道)今年是“国帜三易”事件发生125周年,在南开大学创校校长张伯苓先生提出“爱国三问”88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引用“爱国三问”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刘公岛5周年之际,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铭记历史,发愤图强,深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中国现代爱国主义精神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座谈会于9月18日九一八事变92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在刘公岛历史选择展馆召开。

  座谈会由南开大学、威海市委宣传部、威海市刘公岛管委会、威海文旅集团主办,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天津市严修研究会、天津市张伯苓研究会承办。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伯苓先生后人,天津市严修研究会、天津市张伯苓研究会顾问张元龙;威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杰;南开大学原副校长、南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王新生;威海市刘公岛管委会党委书记,威海文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震;威海市刘公岛管理委员会党委副书记、主任周德刚出席会议。

  南开大学党委宣传部(校史研究室)、党委学生工作部,天津市严修研究会、天津市张伯苓研究会,天津南开公能教育管理有限公司,威海市委宣传部、威海市刘公岛管委会、威海文旅集团有关负责人及相关领域专家代表和南开大学学生代表一同参会。南开大学党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主持。

  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围绕中国现代爱国主义教育、张伯苓先生的教育思想、发挥红色基地作用等方面研究成果进行交流。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首席研究员马骏杰表示,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他强调,除了弘扬我们战斗精神、家国情怀以外,从失败的战争中吸收历史教训,也是爱国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刘公岛的价值就在于此。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将继续和南开大学携手,共同对刘公岛的历史文化价值、北洋海军历史、甲午战争史进行更加深入地挖掘和研究,进一步吸取战争教训,为中华民族未来发展提供重要借鉴。

  南开大学中外文明交叉科学中心执行主任、历史学院教授江沛以《甲午之战: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转折点》为题进行分享。他指出,体制改革须有综合配套,拯救国难当要上下勠力,社会转型更待全面开放。“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为当今中国现代化的方向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指出了具体实践方案,其所明示的体制改革深化、万众团结一心、持续进行更大规模开放的要素,实质上都蕴含着甲午战争所昭示的丰富的历史智慧。

 

  南开大学周恩来研究中心主任、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徐行围绕周恩来与张伯苓的交往情况进行分享,他指出,周恩来与张伯苓彼此欣赏,他们拥有同样的政治立场,共同为抗战胜利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周恩来重视做张伯苓的统战工作,对团结教育界爱国人士一同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历史剧变关头,周恩来劝导张伯苓留下共同建设新中国,反映出周恩来对正确政治立场的坚持,也反映出张伯苓思想的与时俱进。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健认为,南开大学的魂是爱国主义,而根就在刘公岛,发展的魂脉和根脉就是从“国帜三易”到“爱国三问”再到“三爱统一”。“国帜三易”事件见证了经历战败之痛的中国人已由传统的忠君爱国思想转变为近代的挽救民族危亡意识,发出“爱国三问”则表明中华民族在救亡图存过程中已经普遍形成了现代国家观念,提出“三爱统一”、强调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则反映了历史的必然选择、人民的共同意志。可以说,一部南开大学的爱国主义传承史,浓缩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精神发展史。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肖光文以《深刻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在逻辑》为题进行分享。他指出,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高质量开展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还需要从理论、历史、实践三重维度深刻把握其内在逻辑。正确认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大意义,要求我们始终高举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伟大旗帜,凝聚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团结奋斗不断开创新的历史伟业。

  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张昊苏围绕《“爱国三问”再细读:从历史语境看张伯苓的爱国思想》进行分享。他指出,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张伯苓的研究愈发深入,一是更正了过去仅将张伯苓看作实干家的倾向,而认为张伯苓平生的言论、践履蕴含了成体系的思想。二是认为张伯苓的影响力绝不仅限于南开,而是一位提出了普遍性论断的重要人物,需要将其放在更大的历史背景中加以研究。三是开阔了原有“爱国三问”的境界。

  南开大学校史研究室负责人陈鑫表示,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将人的意识从低级到高级,分为意识、自我意识、理性、精神、绝对精神。当我们把张伯苓不同时期的思想排列起来,会发现他的个人思想史恰好构成一部“精神现象学”的发展历程。甲午和“国帜三易”的外部刺激,不仅仅是张伯苓自我意识的起点,也是中国人现代爱国意识的重要起点。在遇到现实中的困难时,张伯苓也曾感到怀疑与苦难,而“爱国三问”的背后则是“我是谁”这个根本性问题。“公能”思想的逐渐成熟,则代表着具体的、特殊的精神转向具有普遍意义的精神。

  天津市严修研究会、天津市张伯苓研究会副理事长张重宪认为,发生在刘公岛上“国帜三易”的屈辱历史促使张伯苓国人意识的觉醒。回想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6月视察刘公岛,三个月后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张伯苓的爱国三问是历史之问,现实之问,未来之问。”又三个月后即视察南开大学,这其中的时间逻辑节点,揭示了教育的至关重要性。刘公岛有“不沉的战舰”之喻,但自甲午海战之后北洋水师和刘公岛都沉没了。可见,唯有承载历史使命、培养“健全的人”的学校,才是永远不会沉没的母舰。

  淮安市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副局长施春生以《发挥红色基地作用,助推爱国主义教育》进行分享,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聚焦新时代爱国主义主题,不断创新提升宣教方法和效果。他表示,周恩来纪念地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高扬爱国主义教育旗帜,大力传承周恩来崇高品德和精神风范,积极发挥红色基地作用,不断把中国现代爱国主义精神发扬光大,促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丰厚硕果。

  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博物馆馆长李红英介绍了张伯苓与西南联大的渊源。她表示,张伯苓的爱国事迹和爱国精神是我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珍贵教材,透过“西南联大爱国精神”宣讲团、《西南联大教育救国》全省干部教育读本及《西南联大与现代中国》国家级精品课程等多种传播渠道被深深铭记和不断传扬。未来,将以虚拟展厅、网络直播等更加丰富的媒介形式,不断赓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将“爱国三问”继续问下去。

  本次座谈会旨在共同思考先贤的爱国初心,一起探讨如何在当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谱写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新篇章,对当下张伯苓研究、南开精神研究及爱国主义精神研究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编辑:李享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校领导率队赴甘肃庄浪考察调...
校领导调研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开团队护航我国选手在第58...
南开大学召开2024年共青团“...
校领导率队赴中宣部宣传舆情...
南开大学与教育部中外语言交...
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阿东来...
校领导开展校园安全检查
杨庆山为新入职教师作专题辅...
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处一行来...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