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南开要闻
【爱国奋斗南开人】刘玉斌:坚持立德树人 积极探索物理育人体系构建
来源: 南开大学新闻网发稿时间:2023-03-24 09:28

南开新闻网记者 乔仁铭

刘玉斌教授(左二)

  近期,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天津市级教学成果奖正式出炉,由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教授刘玉斌作为第一完成人的项目《价值塑造贯通、实验与理论并重、多维度协同的物理育人体系探索与实践》榜上有名,获得特等奖并被推荐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刘玉斌认为,“爱国主义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根据物理学人才培养特点,要将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课程育人方面,要以课程思政建设为抓手。”为实现这一目标,刘玉斌与团队成员,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有效地解决了价值塑造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设计策略不够清晰,实施路径不够明确,协同育人效果不显著等问题。

聚焦立德树人 破解教学瓶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作为国家级教学名师、天津市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刘玉斌长期专注育人工作,在物理学类专业本科教育教学中,积极开展通过专业基础核心课程建设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探索与实践。此次获奖项目构建了令人眼前一亮的“—条主线、二个重点、三个抓手、四个协同”物理育人体系,并将价值塑造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刘玉斌介绍说:“一条主线指的是以价值塑造为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两个重点是以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为重点,将价值塑造作为物理类课程的灵魂。三个抓手为教师、课程、课堂三个抓手联动,将价值塑造与专业教育紧密融合。四个协同指多维导师、学术研讨、物理科普、社会实践四个协同,将价值塑造融入物理育人全过程。”

  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刘玉斌与团队成员对标国家发展需求,根据物理学人才培养特点,将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他与团队积极发挥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优势,在国内率先提出帮助学生树立以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为主要内涵的科学观,并根据物理实验案例教学的特色,融入竞赛实验、居家实验等资源,重构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格物致理、知行合一、勇于创新的精神。

  同时,刘玉斌与团队通过“物理育人讲堂”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抓好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通过引入智慧教学等多种方式,抓好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通过打造《理论力学》《光学》《近代物理实验》等课程思政典型范例,抓好课程设计与课程思政。

  值得一提的是,刘玉斌带领的《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团队入选了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级首批一流本科课程,他还作为负责人获得国家级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点。依托《理论力学》课程多年的教学改革研究实践,刘玉斌带领的团队提出“专业课程要有灵魂,专业课程建设的关键在于塑造课程的灵魂,课程灵魂的核心是课程思政”的课程理念。《理论力学》课程充分考虑学生特点,根据不同内容,面向不同学生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总结实现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有机融合的新思路、新方法,课程理念以点带面辐射全国,成为了课程思政育人的“标杆”。

  此外,刘玉斌和团队成员还通过多维导师制度,物理竞赛、“今日物理”讲座等学术研讨,全国科技周、蒲公英计划等科普活动,校园文化生活及社会实践,将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融入物理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协同效应,塑造了具有南开特色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创新、乐群”价值观。

  谈及此次获奖项目主要解决的教学“瓶颈”,刘玉斌表示,该物理育人体系解决了传统物理专业教育比较注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缺乏将价值塑造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设计策略问题,同时解决了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存在“表面化”“硬融入”,有机融入教学路径不明确的问题。此外,项目还解决了物理专业教育比较重视课堂教学,育人时空拓展性不足,各类教育资源缺少有效协同,不能形成合力的问题。

凝练教学方法 关注教学质量

  十年磨一剑, 功到自然成。刘玉斌和团队成员获奖的此项成果,以2009年南开大学入选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为起点,历经了10余年的探索与实践。在这个不断摸索的过程中,团队在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环节中凝练教学方法与经验,聚焦教学、科研与实践,构筑了核心价值引领、课堂内外联动、师生互促共进的一体化物理育人体系,全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引入国内外物理竞赛优秀实验,创建“互动共建,互促共创”实验教学新方法;通过举办“物理与哲学的对话”等活动,着力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组建课程思政教研团队,大力发挥虚拟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作用,开启教师育人集团军模式;将课程思政落实到课程设计、实施、评价全过程,占领课程思政高地;成立智慧教学教研团队,开展《原子物理》《基础物理实验》等SPOC教学;融合有效教学、研究性教学,创新课堂育人方式……这些教学中的“亮点”,是刘玉斌与团队在持续的探索中,总结提炼的有效举措。

  刘玉斌表示,“我们采用多层次创新价值塑造与专业教育紧密融合的路径,将价值塑造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提出教学新理念、创建实验新方法、依靠教师主力军、攻坚课程主战场、拓宽课堂主渠道,利用‘四个协同’拓展物理育人之域,这成为了项目总结提炼的主要教学方法。”

  其中,他们所提出的“四个协同”,对于提升物理育人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据刘玉斌介绍,团队建立了“班导师-学业导师-宿舍导师-科研导师”多维导师制。各类导师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承担不同的任务,其中,班导师走近学生进行科学与人文素养培育,学业导师引导学生制定人生规划与科研报国志向,宿舍导师指导学生建立良好生活习惯,科研导师培养学生科研思维与创新能力,协同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学涯及生涯提供引导;通过实验竞赛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作、挫折应对等综合能力,协同课堂教学陶铸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创建科普实验室,通过科普活动协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和品质;举办寻梦西南联大物理营、井冈山重走长征路等活动,协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奉献精神。

  在重视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团队成员还十分重视教学环境的优化与创新。团队创建了大陆首家TEAL(Technology Enabled Active Learning,)教室,这是一种全新的课程教育理念,它强调课程执行过程中的师生的互动性、物理过程的可视化和清晰可重复的物理图像,这种全新方式的课程,大大提升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改变了传统教室中“教师主体”的固定模式,使学生真正变成了“主角”,在课堂革新引领课程建设及教师能力提升的同时,于师生互动、生生合作中“如盐化水,润物无声”地实现了课程育人目标。

坚守潜心育人 成效成果显著

  “保护文件,里面的数据比生命更重要。我郭永怀,愿以身许国!”青年爱国颂党主题话剧《永怀》由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将党史学习教育搬上话剧舞台,厚植南开学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团队通过“‘永怀团校’理论学习”“生平事迹实践探索”“科研报国志愿服务”三个维度,构建了“永怀精神”特色育人模式,培育出“学生永怀精神宣讲团”“永怀话剧团”两个学生团体,在各地演出近百场,覆盖近5万人,相关事迹被人民网、新华网等中央及地方媒体报道。“永怀精神”特色育人模式成为了此次获奖项目阶段性成果的一个缩影。

  为促进学生五育融合发展,刘玉斌表示,“学院着力打造内涵式发展的全方位物理育人模式,如,定期举办导师有约、“永怀话剧节”等特色活动,突出师生共同参与,在学生教育培养中融入学术诚信、科学素养、人文精神、人格塑造、健康审美等内容,潜移默化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此外,团队建立的物理学术研讨模式,辐射至全国200余所高校和100余所中学,并推广至其它学科,发表相关教改论文100余篇,推出实验案例30余个,有关成果在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网站共享经验。

  “全息展示仪营造出悬浮、立体的视觉效果,是利用人眼视觉暂留的原理。”……每年科普开放日,项目团队的老师们还会组建师生科普志愿讲解宣传队,通过带领市民近距离观察、体验、操作近50种趣味实验仪器,与大众共同走进物理科学。

  与此同时,团队成员在山东荣成、青海原子城等地建立社会实践基地,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实验演示、原理讲解、视频录制等形式,深入到社区、中小学校开展科普活动,普及科学知识,不断推进育人长效机制建设。

  辛勤耕耘,换来喜人成果。在刘玉斌及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入选首批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首批拔尖计划2.0、强基计划、虚拟教研室试点,团队成员荣获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有关高端人才项目、天津市教改优秀项目等荣誉。近五年,物理科学学院毕业生升学率达86.7%;近百名学生获全国物理类竞赛一等奖及特等奖励;多名学生在《物理评论快报》《自然》《科学》等国际顶级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成果;多位同学在海外暑期科研实习中获得国外导师超高评价;《测温枪的秘密》荣获全国科学防疫优秀科普微视频;南开学子积极参军并立下军功,以实际行动爱国报国、绽放青春绚丽之花……

  刘玉斌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统筹一体安排部署,强调“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这为南开物理教师进一步完善物理育人体系提供了明确方向。自己将与团队成员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开大学时的殷切嘱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四个面向,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新方法、新路径、新模式,脚踏实地在高等教育教学科研一线,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更多力量、培育更多优秀物理专业人才。

编辑:蓝芳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南开大学在津录取642人 生源...
天津市南开中学一行来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南开师...
【乡村工作站巡礼】文化赋能...
南开教授荣获亚大非力量举大...
南开团队在开发低成本碳基电...
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组委会向...
南开学者论文登上《新华文摘...
天津市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
南开大学团队发布《中国民营...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