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南开要闻
以史为鉴!校殇日南开鸣响校钟
来源: 南开大学新闻网发稿时间:2021-07-28 21:43

  南开新闻网讯(记者 韦承金 摄影  宗琪琪)今天是南开“校殇日”。1937年7月28日深夜至29日,侵华日军对南开大学、南开中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等南开系列学校实施野蛮轰炸,在毁校之后,还将学校财产劫掠一空……美丽的南开园化为焦土。

  今天上午,南开校友总会代表、南开创办人家属代表、南开系列学校师生代表、天津市张伯苓研究会会员代表、天津市严修研究会会员代表、南开大学天津校友会代表及社会各界相关人士齐聚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校钟前鸣响校钟,齐颂铭文,怀念先贤,以此纪念南开学校“7·28校殇日”84周年。

  全国政协常委、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伯苓老校长嫡孙张元龙,南开大学常务副校长、南开校友总会常务副理事长许京军,天津市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天津市政协文史委原主任祝宝钟出席。活动中,在场领导、来宾共同鸣钟7响;紧接着,与会师生校友及各界人士代表们分为4组,每组鸣钟7响、共计鸣钟28响——寓意铭记7月28日之南开校殇。

  “校钟的命运,隐喻着中华民族百折不屈的历史和精神,也隐喻着新老南开的命运与传承。”校钟前,张元龙先生讲述了新旧两座校钟的故事及其背后的南开传奇。

  

  大钟在海光寺

  

  大钟在英租界维多利亚公园

  老校钟是一座体量巨大的西洋钟,1878年铸成于德国,高近3米,重约7吨。这座大钟于1881年运抵中国。据介绍,大钟原本是德国赠予中国的礼物,由北洋大臣李鸿章以国礼的待遇,悬挂于海光寺和天津机器局门前。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天津,瓜分机器局,日军将其纳入自己的租界,并把大钟作为战利品赠予英军。随后,大钟被安装在英租界的维多利亚花园。1920年,英国工部局计划将大钟运往英国的博物馆收藏,因遭到中国董事强烈反对,后移交给了在八里台新建的海光寺(又称望海寺),重归中国人手中,以示英中友好。1929年,八里台海光寺破败,主持出走,大钟面临“无枝可依”的局面。最终是张伯苓校长多方奔走,才把大钟抢救回了南开大学。

  

  大钟在望海寺

  

  1930年代大钟在南开大学

  

  1930年代人们在南开校钟前留影

  大钟来到南开后,成为了校钟,悬挂在思源堂西侧。除日常报时,每到诸如“九一八”、南开毕业典礼等重要纪念日、典礼仪式,钟声就会响彻八里台。

  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21天后,日军不顾国际公法,派飞机向南开学校投下炸弹。除了思源堂幸免于难之外,一时间,南开园尽为废墟,仪器设备被毁殆尽,珍贵图书典籍遭洗劫一空,思源堂西侧那口重达一万三千余斤、刻有《金刚经》的校钟也被劫掠。

  南开大学被炸后,张伯苓在接受《中央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敌人此次轰炸南开,被毁者为南开之物质,而南开之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益奋励。”此后,南开师生千里跋涉,辗转昆明,与北大、清华合组西南联大,为中华民族存续文明的火种,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的传奇。

  抗战胜利后,张伯苓老校长多方托人到日本寻钟,始终没有等到它的消息。直至如今,这座老校钟依然下落不明。

  “伯苓校长对老校钟异乎寻常的执着。其中原因,不难体会。大钟的历史,映照出了伯苓校长对北洋水师的遗憾与情怀。作为亲历了甲午战败的北洋水师军官,军事救国梦碎、洋务运动失败都在他眼前不可挽回地发生了,这最终使他选择了教育救国的道路。而日军对南开的摧残,则是他心中最大的痛,也刺激他愈益奋励地坚守初心。这是一座寄托了伯苓校长一代人对北洋水师、南开学校的情感,对家国未来忧思的大钟。无论抢救还是追寻,都必然是几代南开人不愿放弃也不能放弃的责任。”张元龙饱含深情地说。

  

  1997年重铸的校钟

  如今,强大的中华民族风华正茂,以泱泱大国之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南开大学历经百年风霜而声名远播海内外,在国内高校中独领风骚,别树一帜。而今天南开师生校友及社会各界人士所鸣响的这座校钟,是1997年7月,南开大学为纪念南开园被炸60周年而重铸的校钟。新的南开校钟重3000公斤,高1.937米,寓意铭记1937年日军炸毁南开。钟的周边雕刻有60枚校徽图案,纪念南开园被炸60周年。校钟铭文由南开大学中文系王达津教授撰稿,著名书法家康默如(康殷先生之侄)书写。

  铭文曰:“河海泱泱,立学启庠;英彦蔚起,山高水长;翔宇负笈,邦国之光;七七事变,雠寇肆狂;毁我校园,景钟云亡;今兹重铸,宫声喤喤;莘莘学子,济济堂堂;允公允能,蹈励发扬;日新月异,科教腾骧;猗欤南开,宏业无疆。”

  “24年来,钟声一直在警醒我们,不要忘记中华民族曾经的屈辱历史,不要忘记南开师生为民族崛起而进行的顽强抗争,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同时,也不要忘记南开校园里还曾有一座老校钟。”为此,张元龙表示,期待并欢迎海内外校友一同加入寻钟队伍,一起期盼大钟回归,共同祈愿世界和平。“我们到德国去寻找大钟的出处,在中国寻找大钟新的线索,到日本寻找大钟最后的下落。我们一起接棒,担当校钟的新传承人,我相信接下来的寻钟之旅一定是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之旅。” 

    为此,当天的鸣钟仪式上启动了“寻钟之旅”活动。南开大学天津校友会号召海内外南开校友,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或查询资料,或提供线索,或实地探访,或资金支持……以实际行动践行“我是爱南开的”心声,为找寻校钟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啊拉个亲,啊拉个恰!阿拉个亲亲,恰恰恰!嘶——嘭啪!嘶——嘭啪!南开!南开!Ra!Ra!Ra!”活动中,南开大学天津校友会会长詹先华带领全体代表齐诵南开拉拉词。据介绍,南开拉拉词来源于早期南开学校拉拉队的口号。在学校大型集会特别是一年一度的校运会上,全体学生坐在看台上作为拉拉队员,在老师的指挥下高诵南开拉拉词,声音洪亮,振奋人心。南开拉拉词简洁、明快、气势宏伟,被视为南开的光荣传统,老一辈南开校友都一直铭记在心,并在南开人中代代相传。

  活动还为电影《重整河山待后生》举行全球公映仪式。该影片根据中国现代曲艺大师、鼓曲泰斗骆派京韵大鼓开创者、爱国艺术家骆玉笙先生传奇人生改编,由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CCTV-6)、南开校友企业“天津盛世华典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片中大量展现了天津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顽强抗争,讲述了南开大学因师生爱国运动而遭到日军连日轰炸等史实。值得关注的是,影片着重刻画了青年骆玉笙受到思想进步的南开大学教师、《津报》主笔魏风华的影响,在艺术上和思想上产生了很大的进步和提升。在南开大学师生反日爱国行动的感染下,骆玉笙以一曲《满江红》向日本侵略者发出严正声讨,更是焕发起民众团结抗日的竭力呐喊。该片首映礼及电影研讨会“骆玉笙艺术人生”座谈会曾于5月29日在南开大学举行,并于7月27日起在全球公映。

  与会代表表示,要以史为鉴,警示后人,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要面向未来,自强不息,胸怀天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人类文明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编辑:韦承金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我校牵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
南开大学举办2024级本科生班...
杨庆山与山西省委副书记、省...
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干部...
【南开105风华看学术】张宏院...
南开大学举办“数字经济、人...
南开学子“外研社·国才杯”“...
复旦大学来我校调研交流纪检...
南开师生火炬接力纪念“一二...
杨庆山调研山西大学推进对口合作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