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南开要闻
新华社: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丨“爱国三问”
来源: 新华社客户端2021年1月16日发稿时间:2021-01-16 10:49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

  你是中国人吗?

  你爱中国吗?

  你愿意中国好吗?

  八十多年前,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提出振聋发聩的“爱国三问”,在风雨飘摇的旧中国,种下自强图存的新希望。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天津南开大学考察时讲到,这既是历史之问,也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

  渤海之滨,白河之津,汲汲骎骎,月异日新。彼时的南开,在硝烟岁月中,是怎样愈益奋进、越难越开?今日的我们,要如何传承这份沉甸甸的“爱国三问”,将爱国情怀书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本期《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与您一同走进南开,走入这片历史的天空。

  八十多年前,面对内忧外患的局势和积贫积弱的国家,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在1935年9月的开学典礼上,提出振聋发聩的“爱国三问”,点燃师生的爱国斗志。在风雨飘摇的旧中国,南开种下自强图存的新希望。

  甲午一役,清廷战败,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英国趁此强租威海卫。当时,正在北洋水师服务的张伯苓,在威海看到日本太阳旗降下、清朝黄龙旗升起,仅过一日就改悬英国米字旗。目睹“国帜三易”,张伯苓深受刺激,怀揣“痛矫时弊,育才救国”的梦想,和爱国教育家严修共同创办南开。

  1919年9月,南开大学正式成立。关于南开大学的定位,老校长张伯苓曾定下宗旨:“吾人为新南开所抱定之志愿,不外‘知中国’‘服务中国’二语。”

         在1934年第十八届华北运动会开幕式上,数百名南开学生用紫、白两色小旗组成“勿忘国耻”“收复失地”等标语,令现场日本官员气急败坏。事后,日方要求南开严格管教学生,张伯苓校长对学生们说,你们讨厌!你们讨厌得好!下次还要这么讨厌!要更巧妙地讨厌!

  1937年7月,南开大学校园遭到日军轮番轰炸和纵火焚烧,校园建筑仅存一座思源堂,美丽的南开园沦为一片废墟。面对日军野蛮行径,张伯苓说,敌人此次轰炸南开,被毁者为南开之物质,而南开之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益奋励。抗日炮火中,北大、清华、南开师生同赴国难、举迁昆明,合组西南联大,谱写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光辉篇章。

  和平年代,南开以百年校史陶铸爱国情怀,以课堂教学塑造爱国认同,迄今已有200余名研究生志愿者赴西部支教;每年数千名学生深入基层,宣讲新时代新思想、以专业知识服务当地发展,将爱国情怀书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新时代新征程,南开人将矢志爱国奋斗,将“爱国三问”一代一代问下去、答下去,续写新的辉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历史贡献。

编辑:吴军辉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南开大学2025年高招咨询开放...
【学习教育】杨庆山讲授深入...
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
首届“迦陵杯·中华诗教大会”...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
南开大学科技创业孵化与成果...
​南开大学-格拉斯哥大学联合...
南开师生在天津市第五届公共...
诺贝尔奖获得者科学联盟执行...
校党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听取...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