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南开之声
黄春雨:实现数字博物馆存在的意义在于将基础信息完善
来源: 中国科学报 2017年5月19日5版发稿时间:2017-05-19 08:27

  据中国科学报报道

  5月18日,第41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与有争议的历史:博物馆讲述难以言说的历史”。通常博物馆都是采取将文物陈列展出的方式,但这种方式只适合参观者前来观赏,却约束了异地参观者的渴望。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下,数字博物馆应运而生。

  在国内数字博物馆发展过程中,故宫无疑是走在前列的,但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黄春雨认为,故宫博物馆的数字博物馆并不能代表国内所有数字博物馆的水平。“我国的数字博物馆建设起步较晚,甚至刚起步就迎来跨越式发展,很多基础工作并不完善。”黄春雨坦言。

  “只有将基础信息予以完善,才能实现数字博物馆存在的意义,即将实体博物馆收藏的藏品在互联网公开,达到共享和互联互通的目的,并且希望借由互联网将更多观众吸引到实体博物馆,提高他们对博物馆文化的认同。”黄春雨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能将藏品信息挖掘得更充分全面,那么即便文物不存在,也可以通过数据复原,甚至可以通过数据进行无实物研究。

  黄春雨也认为,想让文物活起来不能仅依靠数字博物馆。“让文物‘活起来’是让过去的物品穿越时间的间隔与现代相连,让观众从文物中学习古人的智慧和力量,甚至与现代的思维碰撞出火花。而这些都不是简单的陈列和历史背景介绍就能实现的。只有感受到了文化的智慧和了解古人的世界观,才能体现文物的价值,让文物‘活起来’。”

  事实上,黄春雨曾经带学生做过的相关调查发现,利用数字博物馆的人低于到实体博物馆参观的人,而且经常浏览数字博物馆的人往往对考古或历史感兴趣,属于固定群体,“他们不能等同于大众”。

  “我们要清楚地知道,做数字博物馆的目的是什么,而不能只是简单地跟随时代步伐,要让数字博物馆真正发挥作用。”黄春雨强调,想让文物“活起来”,可以用多种方式构建展览体系,并组织不同的主题,甚至可以带领博物馆“走出去”,走向社区和学校,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

编辑:赖鸿杰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南开—新奥认知科技创新中心...
南开大学与百利装备集团签署...
南开大学项目获评“2024年华...
学校召开党委常委会(扩大)...
国家自科专项“微塑料的环境...
南开师生3篇论文入选2024年度...
南开团队研制出基于非易失电...
南开大学留学生赴蓟州区穿芳...
校领导春节前看望慰问老同志...
南开团队实现片上光子毫米波...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