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南开之声
薛宝琨:《半庵笑政》解笑因
来源: 今晚报2015年8月28日17版发稿时间:2015-08-30 10:56

  在我国笑话书中对笑的艺术理论涉及甚少。清代陈皋谟《笑倒》里附录的《半庵笑政》似是一篇笑话研究的提纲,分为“笑品”“笑候”“笑资”“笑友”“笑忌”等项。“笑品”可以理解为笑的艺术品级,是作者根据传统美学观念和个人审美标准拟定的,分“利齿”“工模仿”“入胜”“善复删”“默会”“翻腐为新”“勿作意”“一语解纷”几项。“利齿”“工模仿”指的是机智、伶巧,善于模拟;“入胜”乃渐入佳境;“善复删”指简练,而“默会”当是读者和作者的默契心照不宣。“翻腐为新”乃更迭立意,化陈旧为新奇;“勿作意”强调自然而然;“一语解纷”即一箭中的。在锋芒上强调犀利尖锐,在写法上讲究含蓄简练。“笑品”主要是创作论。

  “笑候”是指酿发笑的情境。下列“淋雨恼人”“炎伏”“客舟”“无宿处夜坐”“月下”“久旅将归”“乍失意”“偷闲”等项,是说“笑”需要一种环境气氛,是主体与客体结合的产物。上列几项都是指清闲、渴望解烦、追求欢悦的语境。没有这样的语境,便难得群体感情的共鸣;没有共鸣,再可笑的事也难以引出笑声。

  “笑资”是说可供笑话创作的素材。作者提出了“口吃人相骂”“乡下人着新衣进城拜年”“听醉语”“哑子比势”“痴人听因果垂泪”“村夫掉书袋”“学官话”“和尚发怒”等方面,极其准确地捕捉到了笑的生命就是矛盾的不协调。“口吃人”本来语拙却要相互对骂,自然可笑。“乡下人着新衣进城拜年”是说他们因着新衣而忒不随便,在礼仪寒暄中显得僵硬可笑。“听醉语”“哑子比势”“痴人听因果垂泪”皆超越本能,都具有失常、反常、超常的喜剧性矛盾。“村夫掉书袋”和“乡下人着新衣进城拜年”相映成趣,指那些科考不第的冬烘先生,闭塞于山野,却往往摆出一副“乡愿”的神气样子,自然滑稽可笑。“学官话”是指拿腔作调又学得不地道,引人讪笑。“和尚发怒”,在于出家人当不以尘世为念,但却突然发起怒来,与其佛旨显然不合。总之,这些笑资不但记录了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让我们认识了那个时代,同时也启发我们把握矛盾就是把握笑的奥秘。

  “笑友”列举了“名姬”“知己”“酒肉头陀”“属意人”“名优”“羽流”诸种人,意在说明笑是集体的抒情,必须有适当气氛,必须是亲密、友好,心息相通的知己,才能百无禁忌彼此默契,实际是对“笑候”的具体补充。

  “笑忌”是说笑涉及伦理道德,故而提出应忌“刺人隐事”“笑中刀”“不理会”“涉阃政”“侮圣贤”“令人难堪”“牵强”“先笑不已”等项;既是强调道德上的“真善美”,也是讲究分寸的“留有余地,恰到好处”。

  《半庵笑政》是我国笑话艺术理论中不可多得的佳篇。虽然只是一个粗略的提纲,但涉及了笑话从理论到方法、从创作到表演方面的种种问题。其中一些观点对今天的笑话创作和鉴赏仍有启发。

    http://epaper.jwb.com.cn/jwb/html/2015-08/28/content_1293588.htm

 

编辑:吴军辉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数学、统计学与交叉科学博士...
南开五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南开大学首届教材建设奖优秀...
【关注天开园】“创新驱动·产...
南开大学与中信资本签署战略...
李宝荣教授应邀做客“中国式...
南开大学召开教代会工会2024...
专家学者南开研讨“蔡和森、...
【关注天开园】天开瑞来:农...
【关注天开园】人工智能赋能...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