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是旅游活动开展的前提,也是区域旅游发展的基础。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稳步推进,特别是2014年12月,京津冀三省市政府、铁路总公司签署协议成立了“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打破了京津冀区域交通一体化止步不前的僵局,在以京津城际为代表的高速铁路运输作用下,三地之间旅游往来必将日趋便捷,有助于京津冀区域旅游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
高速铁路带来的交通可达性、便捷性的改进大大地缩减了旅游者空间移动的时间成本,对区域旅游空间格局的改造也有目共睹,对区域交通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旅游一体化的促进作用更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可是作为运输旅游者的另一种交通运输方式——公路运输却构成了京津冀区域旅游发展一道不容忽视的屏障,却始终被忽略。横亘其中的,正是京津冀都市圈中存在的机动车车牌尾号限行问题。
为了应对机动车数量大幅上涨造成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京津冀三地均出台相应机动车车牌尾号限行规定。但存在的问题是各个城市尾号限行规定不一致,一定程度上不仅限制了交通工具的选择,造成民众出行困扰,更为严重的是,自驾出游是京津冀区域内游客互送的一个重要途径,机动车限行规定不一,导致本可以自驾出行的旅游者不得不转向铁路等其他交通运输工具,无形之中既增加了这些交通工具的负荷,更增添了旅游者在不同交通工具之间换乘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
北京和天津工作日机动车尾号限行号码一致,但针对重污染天气的单双数限行政策会因两地天气情况的不同而有差别,且均为临时发布;河北省最新出台的《河北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将尾号限行的政策与天气污染程度挂钩,但因为各地天气不同且多市政策皆有差异,限行无规律,让想要前往这些地方旅行的旅游者觉得茫然与无所适从。
因此,为了解决环境因素钳制现阶段良好发展趋势的问题,在既有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程度上为京津冀区域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文章认为应采取如下措施:(1)三地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应积极组织协商,强化三地公路运输之间的联系,形成京津冀交通运输网络化,增加交通一体化的广度,为旅游出行提供更多便利。(2)具有特殊性质的旅游目的地,例如休闲农园,受可进入性影响,主要依靠的是游客自驾前往,为了方便受限行出行不便的游客,三地可以统一组织开通定点公交车或客车,如此,在增加旅游目的地可达性、节约游客的时间成本基础上,还能减少空气污染,有益于环境保护。(3)京津冀三地可建立统一的交通信息发布平台,及时更新限行信息,为京津冀区域内、外旅游者提供一个获取限行规定的权威渠道,方便这些旅游者查阅与遵守。
区域交通一体化是按照区域经济发展总体目标,打破行政界线、部门界线和地域界线,把区域内所有交通资源(交通工具、交通设施和交通信息)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组织以及统一调配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种交通方式在区域范围内达到有机整合和共同配置,冲破地区行政区划导致的交通运输层面的禁锢,真正地将各种交通工具有机融合并形成连通区域内、外的交通网络,才能真正地实现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区域旅游一体化。将各种交通方式在区域内达到有机整合和共同配置冲破行政区划导致的交通运输禁锢真正将各种交通工具有机融合并形成交通网络才能真正地实现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区域旅游一体化
编辑:聂际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