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南开故事
“爱国三问”直击灵魂 “强国强身”任重道远
来源: 南开大学报 2024年5月1日发稿时间:2024-09-04 17:53

□ 刘占国

编者按:近日,大型人物传记纪录片《百年巨匠·张伯苓》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介绍了著名爱国教育家、南开系列学校创办人之一张伯苓先生的生平事迹、教育思想、杰出贡献、历史影响以及对今天的启示。本报特刊发该集导演刘占国先生的编导手记,以飨读者。

 

《百年巨匠——张伯苓》,从接受任务到基本成片,刚好一年。

回顾其间,印象最深的是在山东威海的刘公岛,在参观了甲午战争纪念馆之后,又去小岛最西面的黄岛炮台,站在“国帜三易”的现场,站在身为北洋水师实习军官张伯苓曾经站过的位置,穿越时空,回到125年前,这里发生的那一系列令国人屈辱的故事。

1898年5月23日,在北洋水师威海卫刘公岛基地的这座黄岛炮台前,骄横的日本太阳旗缓缓落下,大清王朝的黄龙旗终于重返威海卫的天空。

但是,黄龙旗重新飘扬的时间没能超过24个小时。第二天,大清王朝降下黄龙旗,英国海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

腐朽的旗杆下,展陈着几张特殊的照片,它们是当时的英国随军记者拍摄的,它记录了在中国的领土上儿戏般上演的“国帜三易”的一幕。

酷热的夏天没有一丝风的吹拂,站在刘公岛最东面的东泓炮台的巨炮前,内心却无法平静,我的思绪犹如山崖之下的浪涛。就在那样的情景之下,我记录了心中最直观的感受:

“海风怒号,难以吹散战舰悲愤的轰鸣;浪涛澎湃,无法消释折戟沉沙的屈辱。刘公岛是中国人咀嚼耻辱的地方,130多年来,它时刻警醒着人们:在中国的这片海域曾经上演的民族悲剧。”

这段话,我把它写在了文稿中,真实抒发了我痛彻肺腑的感受。与纪念馆墙壁上的一段话互相印证:“硝烟散尽,故垒犹存。废墟无声,史鉴不泯。”

本片的学术撰稿、南开大学校史研究室原主任张健和南开大学校史研究室主任陈鑫都说:“这不是因为北洋水师的官兵作战不英勇,也不是因为北洋水师没有号称亚洲第一的铁甲舰队,那么原因在哪里?”

是啊,原因在哪里呢?我们紧揪着的心在问,身在现场的张伯苓也在问。人们或可从中英两国士兵身体素质的强烈反差,猜测到张伯苓心中的答案。

在采访张伯苓研究会顾问、张伯苓的嫡孙张元龙先生时,我们找到了答案:“他就感觉中国主要问题就是‘愚、弱、贫、散、私’,我们有五个问题,最重要的是中国人的体质不行。”就在那一刻,张伯苓“目睹‘国帜三易’,悲愤填胸,深受刺戟!”随后,他面对黄海悲愤的浪涛的那句誓言,与我心中即将冲口而出的话完全融合:“念国家积弱至此,苟不自强,奚以图存,苓将终身从事教育之救国志愿。”

在天津的一家茶馆,我们也看到了在1898年秋,张伯苓与一位叫严修的探索者在这里喝茶,不期而遇的场景。

张伯苓和严修认为,当时的国人有“愚、弱、贫、散、私”五大病。特别是因受鸦片烟的侵害,体质虚弱而被世界列强称为“东亚病夫”。为此,要改变国人体质,就要从“教育体育”这个源头上开始。严、张二人的这次相遇,让中国在废除科举、跨入现代教育的长夜呈现出一抹温暖的朝晖。

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张伯苓与忘年交的严修先生达成共识:一起办学校,办以体育为特色的、中国人自己的学校。

他们先后东渡日本,以敌为师,创办南开中学;又在办校十年之际,到西方留学和考察,增开南开大学。此后的几年中,南开女子中学、南开小学也陆续开办。然而,不管是中学还是大学,重视体育始终是南开系列学校的特色。

张伯苓先生并不仅仅在办教育,不仅仅是在南开系列学校推行体育,而且还积极将雅典国际奥运会的理念和模式在国内推广普及。

设身在大清王朝末期,这一切变化似乎来得太快,影响力也太大。而这样的影响力更在于这所私立学校提出的“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的办学理念和“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以张伯苓先生为代表的中国奥运先驱们,毕生都在思考:“试问中国何时能派代表赴万国运动大会?”“何时能于万国运动大会时独得锦标?”“又何时能使万国运动大会举行于中土?”对这三个问题的思考与呼吁,最终形成了著名的“奥运三问”,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人民通过体育振奋国运的共同心声。

我们这一集,因为主线是讲述张伯苓先生和他的南开系列学校向社会推广体育运动、在国民中推动奥运的故事,而有些故事没能在片中讲述,但在我心中却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痕。

张伯苓先生给子孙后代留下的家训:“私立非私有,留德不留财。”从来没把私立学校当做自己的私人产业,一切都为国家而立。

还有一段,张伯苓先生的四子张锡祜在抗日前线牺牲,张伯苓独自承受痛失爱子的煎熬,始终没有告诉家人。而当抗战胜利后,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回来团聚,夫人问起:“我的儿子呢?”张伯苓先生这才沉痛说道:“我们的儿子,他为国捐躯了。”夫人听后,冲进卧室大哭一场后,从此不再提及此事。

这段故事没有能够在片中详细讲述,却在我心中的《百年巨匠——张伯苓》一片中,搁在了首位。我为他们心痛。

不管是毕生致力于教育救国的张伯苓还是为国浴血奋战的南开籍将士,他们都在用自己的生命回答着“爱国三问”,践行着“允公允能”的南开校训。

一百多年过去了,在张伯苓等先驱的努力下,随着2008年8月8日晚8点,北京奥运会的隆重开幕,张伯苓先生的“奥运三问”得以完美实现,中国体育运动的昌盛和中国人体质的增强令世人刮目相看。

2008年,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北京奥运会举办前夕,盛赞张伯苓先生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一样令人尊重,张伯苓先生把教育和体育结合在一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但是,逐渐舒适的生活和不断加重的升学压力,衍生出许多新的社会问题。

“我们今天在做的事依然是‘治病’……”“我们今天最惧怕的东西,什么呢?就是竞技运动带来的风险……”采访中的这两段话我们没有剪辑,这两段话来自两位嘉宾:一位是南开大学天津校友会联席会长、张伯苓先生的重孙张鉴厵;另一位是张伯苓研究会副理事长张重宪先生。他们的话,警醒着我们,中国人体质的增强,中国要实现真正的强大,要实现张伯苓先生“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的愿景,路途仍然很长。

但是,我们也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题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讲话中,特别强调体育锻炼对于教育的重要。

今天,在天津,带评书表演的茶馆里,人们还会听到这样的一段:“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这三问,被称为“爱国三问”,振聋发聩、直击灵魂。这影响深远的话到底出自何人之口呢?他就是中国著名爱国教育家、天津人的骄傲张伯苓!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有一段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际,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在南开大学开学典礼上问了三个问题:‘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振奋了师生爱国斗志。我看,这三个问题是历史之问,更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我们要一代一代问下去、答下去!”

编辑:韦承金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南开大学携手天津市体育局、...
南开大学建校105周年特色马拉...
南开大学联合《自然》杂志举...
1型糖尿病可治愈!南开团队合...
2024年外事外专干部培训班(...
南开大学新能源团队最新科研...
南开大学学生合唱团用歌声祝...
天津大学纪检监察机构、驻天...
【南开105 风华看学术】易小...
学校十届党委第四轮校内巡视...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