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春艳 陈镜宇
陈镜湖,字印潭,号小秋,又名龙川,党内名字李铁然。1901年10月25日出生于原热河省建平县哈叭沁南井村(现辽宁省建平县红山街道富山村)一个较富裕的农民家庭。陈镜湖的祖父陈忠芳是个勤劳朴实的农民,因吃尽了不念书的苦头,决心供儿子读书。从父亲陈君、叔父陈刚开始读书。后来,父亲陈君是本村的私塾先生,陈镜湖8岁起随父读书。陈镜湖念了两年,父亲发现他聪慧过人怕耽误了他的学业,就另请了一名秀才——马春范先生任教。建平县成立新式学堂时,父亲送他到离家数十里的建平高等小学就读。他刻苦学习,考试成绩名列前茅,在同学中享有“铁杆文章陈龙川”的美誉。他勤奋好学,1918年陈镜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天津直隶省官立第一中学。
陈镜湖离开偏僻的家乡远赴当时地处外国租界的天津求学,这不仅是他求学生涯的开始,更是他关注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开端。
陈镜湖在天津直隶一中上学时,列宁领导的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在俄国成立。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逐渐传到中国。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十月革命发出的反对帝国主义的号召,使饱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的中国人民感到“格外沉痛,格外严重,格外有意义”。这就推动先进的中国人倾向于社会主义,推动他们认真了解指导十月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出现了一批赞成俄国十月革命道路、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李大钊是在中国举起十月革命旗帜的第一人,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他预言十月革命所掀起的潮流不可阻挡:“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上的失败,北京爆发了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5月4日,北京学生3000余人齐集天安门前举行示威。他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诛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口号,冲破反动军警的阻挠,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天安门前,举行抗议集会,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爆发。
消息很快传到了天津,受到各界首先是学生界的热烈响应和积极支持。周恩来、马骏、郭隆真、刘清扬、邓颖超、张若茗、于方舟、韩鳞符、陈镜湖等共同领导了天津的学生运动。①“五四”风暴顿时席卷了天津海河两岸。5月6日,天津学生界在北洋大学召集各中等以上学校学生代表会议。会后陈镜湖所在学校的学生代表于方舟等同学向全体学生传达会议精神,并对响应北京学生打倒卖国贼、抵制日货、力争取消“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等活动作了部署,号召同学们一致起来救国。各班订立了爱国条约,组成了“雪耻救国团”“学生救国团”等组织。陈镜湖作为学生代表,倡导参与了一系列救亡图存运动,参加了直隶一中的“学生救国团”,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中。陈镜湖参加了向省公署请愿、示威游行和街头宣传演讲等活动,并先后赴北京、广州等地参加学生运动,是“南下宣传团”的骨干。陈镜湖逐渐成为五四运动的积极组织者和领导者,走在反帝爱国斗争的前列。
5月7日天津学生为了纪念“五七国耻日”,举行了大规模的集会,组成了临时“天津学生联合会”,进行了示威、游行。喊出了“惩办卖国贼”“拒签凡尔赛和约”“提倡国货”“抵制日货”“取消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不做亡国奴”等口号,给帝国主义和反动当局以沉重打击。5月14日下午,天津学生联合会在水产学校召开成立大会。陈镜湖所在的直隶一中学生参加了会议。会后颁发了《天津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简章》,简章宗旨:“本会以实行学生对国家应尽之义务为宗旨。会员:凡天津中等以上学校学生皆得为本会会员......”学生联合会成立后,天津各中等以上学校,由学生组成了讲演队到街头、公共场所进行反帝反封建、抵制日货、奋起救国等宣传讲演活动,陈镜湖参加了学生讲演队。一次在天津北马路讲演,学生拿着小旗排着队,陈镜湖站在高桌上讲演,市民、商人、工人和学生等近千人聚精会神听讲。他慷慨陈词,越讲越有劲,深刻地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欺压中国人民的罪行。并号召士、农,工、商各界起来反抗,抵制日货。进一步讲解如不起来反抗,中国就要亡国,中国人都得当亡国奴的道理。他讲得慷慨激昂,铿锵有力,不少听众落了泪,听众受到了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教育。5月23日,天津一万多名学生举行罢课斗争。陈镜湖所在的直隶一中是最先实行罢课斗争的学校之一。并发表宣言:“呜呼!吾国亦不国矣!吾民亦不民矣!卖国贼献媚日本,不惜断送我吉林森林、金矿、南京铁路、安徽铜矿、大沽造船厂、汉冶萍公司,均供手奉之日人,只顾肥私,不顾我祖宗缔造之宝藏矣!......吾天津学生自当仁不让,群起以继京沪后,并联合全国学生毅然抵制日本,且杀尽卖国贼以自救亡,此我青年之天职也。愿吾四万万同胞速醒猛醒,以挽外交之失败,以图内政之改良,吾民幸甚,吾国幸甚......”在罢课期间,学生联合会决议,“派赴各省代表,共分四大路:(一)经北京、武汉,沿长江各省以至上海;(二)经保定、石家庄而达山西;(三)经德州到济南;(四)经山东、上海、杭州以达广州。”“与各地联合会接洽之后并与各界及团体接洽,以冀全国一齐赞助,而达最初所抱目的。”在此期间,陈镜湖和韩麟符等曾先后赴北京、广州等地讲演,参加学生运动。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也是一次深刻的文化思想上的革命运动,促进了青年学生和革命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和对国家对民族命运的关心。他们千方百计探索拯救民族命运的途径,并以社团的形式组织起来,掀起了研究问题、寻求真理、宣传新思想、提倡新文化、追求解放的热潮,广泛开展活动。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天津得到广泛传播,受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天津学界于1919年秋,掀起以救国图强为宗旨的集会结社热潮,天津出现了两个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青年组成的革命社团组织。一个是由周恩来、马骏、邓颖超等人发起的“觉悟社”;另一个就是由于方舟、韩鳞符、陈镜湖组织发起了与“觉悟社”齐名的“新生社”。1920年4月,新生社创办了《新生》杂志,宣传新文化、传播新思想、宣传革命主张,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全带有社会主义色彩”的刊物。
“新生社”于1919年9月创办。以直隶省立第一中学和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生为骨干,主要成员有于方舟、韩鳞符、陈镜湖等。他们研究马克思主义,探讨中国的出路。1920年4月1日,创办《新生》杂志。图为“新生社旧址”。(图片来源于建平县档案馆)
关于“新生社”和《新生》杂志的创建与创办,天津社会科学界曾进行过调查研究。1980年2月,董振修发表《中国共产党在天津的早期革命活动》时在“附记”中指出,从1959年到1960年,他在天津革命史编办室工作时,接触到一些有关中国共产党早期在天津从事革命活动的史料,也访问过当时健在、中共天津地委建立前后在天津工作过的许多老同志,翻阅过天津早期的一些报刊和有关书籍,参阅过天津历史研究所、历史博物馆和原天津建党纪念馆等单位的一些材料。在掌握大量资料的情况下,他认为在五四爱国运动中,“觉悟社”是以南开学校学生和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生为骨干的;而“新生社”也是在李大钊指导下于1919年9月建立并开展活动,它的第一个活动地点在现建设路芸芳里2号,第二个活动地点在现泰安里3号。 除于方舟外,“新生社”的成员还有:直隶省立一中的韩麟符、陈镜湖、安幸生;天津公立甲种商业学校的李培良;直隶公立工业专门学校的卢绍亭;直隶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辛璞田;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的王天麟、卢襋瑜、王桐华、王隶华等。②他们中的一些成员成为天津建党时的第一批共产党员。其中,于方舟、安幸生、李培良等人成为天津地方党组织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人。新生社遗址现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觉悟社”和“新生社”同时成立于1919年9月的天津,种种资料都表明其当年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力:“觉悟社、新生社成立后,同天津各界联合会、学生联合会等团体一起发动了新的反帝爱国斗争,成为天津学生爱国运动的中坚力量”。“在觉悟社、新生社的带动下,1919年12月10日,天津中等以上男女各校学生组成了新的学生联合会。觉悟社、新生社和其他爱国团体共同战斗,在反帝爱国斗争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生社的创立及其社会实践活动,为天津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天津革命史上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凯歌。
新生社活动地点旧址现为天津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图片来源于天津日报)
关于天津社科界对“新生社”的研究,笔者在建平县档案馆查阅陈镜湖烈士的档案时,发现了董振修同志在1982年6月1日写给建平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刘景恩、张怀清同志的一封复信。董振修同志在信中介绍了陈镜湖的入团情况及刘景恩同志在信中标注的董振修同志关于“新生社”的研究资料。信中说他查到陈镜湖(印潭)在1924年3月团天津地委建立时确是天津早期45个团员之一。在一份地委给中央的报告中附有天津团员调查表中写着关于陈镜湖(印潭)的个人信息。表中写道:“陈印潭,24岁,男,生长地热河,现任职业学生,受大学教育,民国十二年入团,在团内任组织工作,已加入国民党......”在信末,刘景恩同志还特意标注:“董振修是天津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搞历史资料的干部。曾在《天津文史资料选辑》一九八零年七月版第十期中发表过文章“中国共产党在天津的早期革命活动”。文中涉及到天津五四运动时期的《新生社》,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组和于方舟入党等事宜。”
董振修给建平县党史办刘景恩、张怀清的复信1982年6月1日
“五四”时期的进步社团,广泛地开展了活动,利用出版刊物进行革命宣传,对当时爱国民主运动的深入开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20年秋,在李大钊的指导下,新生社改组为“天津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这是北方地区少数几个马克思主义组织之一。研究会创办会刊,介绍十月革命后苏俄的情况,宣传革命主张。从此,陈镜湖也得以结识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耳濡目染,思想境界有了新的升华。1921年5月,“天津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改名为“天津共产主义青年团”,于方舟、陈镜湖是天津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主要创始人,是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思想先锋。
这场伟大的爱国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陈镜湖的觉悟有了显著提高,他一边刻苦学习一边参加平民小学的义务教育,每天授课两小时,帮助解决贫困家庭出身子女教育问题,一直坚持到他考入南开大学。
1922年8月,陈镜湖考入南开大学文科班,于方舟化名于绍舜也考入南开大学,他俩是同班同学。
南开大学同学录(陈镜湖名列其中)
陈镜湖在南开大学的学号是325号,他在所设的各门课程中,主要攻读英文、法文和政治。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从他的南开大学成绩单的记载反映:中文免习,英文、法文和政治在各科成绩中分别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陈镜湖在大学期间一边刻苦学习,保持优异成绩,一边积极从事进步学生活动。
陈镜湖南开大学成绩单
1923年初,陈镜湖就与部分志同道合同学成立了“向明学会”,同时创办了《天津向明学会半月刊》,学习宣传社会主义新思想、新文化,对当时爱国民主运动的深入开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在1923年1月第一期上发表了《向明宣言》。同期陈镜湖亲笔撰写了第一篇评论《对于陶知行先生在南开大学讲演后的感想》,以“印潭”的名义发表在《天津向明学会半月刊》评论专栏上。对陶行知先生关于“大学教育的两个要件”就是“养成学生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教育者当注意学生对于人情世故的练达”的讲演进行了评述。评论指出:“我们富于创造性的青年,是应当除去不愿自己发明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这种原动力——惰性。”并提出号召“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人类是日日进化,社会是时时变迁”的“现代问题”,提倡用科学方法去研究和解决社会问题。
《天津向明学会半月刊》1923年1月第一号
陈镜湖在大学期间开始时坚持上课学习,稍后一段时间,便一边学习科学知识,一边参加社会革命活动,大学没毕业就走向社会,参加了革命工作。在马列主义思想的影响下,经过革命运动实践的锻炼,陈镜湖思想觉悟不断提高,政治上逐渐成熟,由一个追求自由民主革命的青年学生,逐步转变成为一名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
【参考文献】
①南开大学报.李文广.《永远的丰碑——记陈镜湖先烈》.2012.04.27
②天津市档案馆.《两个青年团体的诞生:“觉悟社”与“新生社”》.2019.05.27
③董济民,秦奎一编.《革命楷模陈镜湖》.白山出版社.1989.
④建平县史志办公室编辑整理.《星火春秋》.201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