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南开大学报
【1179期】杨永志: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来源: 南开大学报发稿时间:2012-12-06 09:06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立足国家层面提出的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立足社会层面提出的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我国公民应当树立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是立足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要求。“三个层次”的理念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实现了政治理想、社会导向、行为准则的统一,实现了国家、集体、个人在价值目标上的统一,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价值愿望和追求。“三个倡导”第一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纳入党的纲领性文献之中,并采取开放性的表述方式,这对于我们今后深入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将大有裨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集中了全党全国人民的集体智慧,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和理论发展
长期以来,一些人对于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和理论发展不能正确理解,认为党的理论总结就是对党的领袖思想的总结,对党的文献的学习和研究就是对某些领导人讲话的解读。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论述,充分体现了党能够充分吸收我国学术讨论的热点和前沿重大问题的思想,理论成果是集中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和旺盛生命力,展示了我们党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的勇气与智慧。
  近些年,无论是实际工作者还是理论工作者,对鲜明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呼声很高,期待热切。特别是有些理论工作者,率先开展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的探讨。
  历史和实践表明,任何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和凝练,需要有一个实践发展与理论总结相互转换、相互推动的较长历史过程,从而达到完备、成熟的状态,并逐渐实现社会化、大众化。党的十八大报告的这种表述,既将我们现在倡导的理念鲜明地提了出来,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又为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入留有充分余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形成。在当前认识不尽一致、观点不尽相同的情况下,这种表述是一种务实而明智的选择,可以避免思想认识上的混乱,最大限度地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强大合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炼,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意义:
  其一,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价值学说的内在要求。
  从历史上看,封建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都总结出了适应自身制度形成和发展需要的核心价值观,成为维系社会运转的精神支撑。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产生至今已有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社会主义作为更高的社会形态,在社会运动进程中需要也应当形成自身的核心价值观。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为深化社会主义在价值层面的认识提供了根本前提,作出了有说服力的回答。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价值学说。
  其二,是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的现实需要。
  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在思想认识上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纷繁变幻。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把不同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团结和凝聚起来,需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其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观,而其中的主体和灵魂就是核心价值观。当今时代,随着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文化领域已逐渐成为各国竞争、较量的重点。不论哪个国家,要想确立其文化地位、维护其文化传统,都必须深入发掘和培育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亮出自己的精神旗帜。
  其三,是应对西方价值观冲击和挑战的客观需要。
  当今世界,我们同资本主义的较量,本质上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同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较量。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如卢梭、孟德斯鸠、伏尔泰等人,早在资产阶级革命高潮之前的300年就形成了“自由、平等、博爱、人权”的思想,不仅起到鼓舞资产阶级革命的作用,而且逐步历练为资产阶级的核心价值观,上升到国家的意识形态层面。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有利于抵御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切实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其四,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俗化、大众化的迫切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内容全面系统、内涵丰富深刻、思想理论性很强的科学体系。总结提炼出科学准确、通俗简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建设、宣传教育和学习践行,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好地走进群众、引领群众。从十六届六中全会、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核心价值体系”,到十八大报告中这通俗简明的“核心价值观”
  概括,不仅是我们的表述在从宽泛走向具体,这背后的指导理念也在从理论迈向实践。
  
科学理论只有在学术争鸣中才能前行,在当前我国学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讨论中,有些观点还需斟酌
其一,“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讨论中,有一派观点认为应把以人为本凝练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我们认为,这种主张是可讨论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实践主体是党员及其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员。若把以人为本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导致实践主体定位有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对象是全社会成员,它不仅由社会所有人来共同实践,更是为引导全社会成员树立正确的观念,若把以人为本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出现导向对象错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反映社会主义本质,但以人为本不等于社会主义本质,它只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本质的手段,若把以人为本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有概念错位之嫌。
  其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讨论中,有一派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应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来概括。对该派观点我们同样不能苟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概中括显得褊狭。
  我们认为,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三个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准确说是倡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一,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从我国实际出发而形成的核心价值追求,对于整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来说,还不好说是核心价值追求的目标。第二,社会层面的“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提下的概念,与其他语境下的内涵不一样,它是结合中华民族特色、发展要求而形成的共同价值追求。第三,个体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中国这个国家公民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所形成的基本价值追求,对于整个社会主义运动来说,追求的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利益,而非强调国家民族的利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从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概括,恐怕值得考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科学社会主义整体实践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局部实践不能代替科学社会主义整体实践。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以“局部实践”代替“整体实践”来概括认识,有可能出现认识局限性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据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践概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这种以“短期实践”代替“长期实践”来概括认识,同样有可能出现认识短视性问题。
  
编者按:11月24日,我校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主办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理论研讨会,本报摘要刊登部分发言,以飨读者。(本版摄影/陆阳)【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编辑:韩诚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南开大学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
南开大学喜迎6000余名硕博新生
【党纪学习教育】学校党委部...
天津市总工会来校慰问教师代表
【庆祝第40个教师节】南开大...
以南开精神筑牢成长根基——...
首届“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A...
南开物流团队在人工智能国际...
【庆祝第40个教师节】南开大...
南开大学团队首次实现西西弗...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