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津云:斯人已逝 风范长存——南开大学举行杨振宁先生追思会
来源: 津云2025年10月28日发稿时间:2025-10-29 17:12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于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10月28日下午,南开大学举行杨振宁先生追思会。来自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陈省身数学研究所等杨振宁先生的生前好友、与其有过交流的专家学者、他曾悉心指导过的学生、聆听过先生讲座的莘莘学子等在南开大学省身楼聚集一堂,共同悼念、追忆这位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

  省身楼前,写有“沉痛悼念杨振宁先生”的白底黑字的条幅格外醒目。省身楼一楼大厅最显眼的位置,挂着题为《陈省身与杨振宁》的画作,画中两位大师风采卓然。追思会现场座无虚席,没有哀乐低回,没有白烛相映,师生们自发前来,纪念这位享誉世界的科学巨匠、对南开大学情深意重的前辈师长。许多学生甚至搬来板凳、坐满了过道。

  “我是听着杨先生故事长大的物理工作者之一。”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院长张国权教授在追思会上表示,杨振宁先生的爱国情怀、对物理学科发展所作出的种种努力和杰出贡献及其学术观点、物理研究的态度等,令他受益匪浅,“我们要将科学家精神发扬光大,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南开大学原校长龚克教授在追思会上表达了他对杨振宁先生的深切怀念,他引用了杨先生在生前最后一次公开讲话中回顾50年前邓稼先给他的信中关于“千里共同途”的瞩望。龚克说,两位先贤之“同途”的正是振兴中华之路,“杨先生在年届百岁时谈邓稼先对他的瞩望,也表达了对我们后辈的瞩望。我们今天纪念杨先生,不仅要看到他的学术成就、对南开大学的帮助,还要看到杨先生走过的人生道路、对年轻人提出的殷切期望,而且要沿着这条道路继续走下去,在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砥砺前行。”

  “杨先生经常教导学生‘人不可以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他所创建并指导研究工作的陈省身数学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室,培养了一大批具有爱国、敬业、奋斗精神的人才。”作为杨振宁先生的学生及挚友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教授葛墨林用“纯正”概括杨振宁的品格,“杨先生帮人不求回报,对年轻学者的科研工作总是给予无私支持与鼓励。我自己觉得杨先生对我帮助太大、无以为报,杨先生就说‘把事情做好,这就行了’,鼓励我更好地工作。”

  “杨先生虽然不经常来研究室,但是经常会指导学术研究方向,我和我所在的团队就是直接受益者。”学生代表、陈省身数学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室2022级博士研究生刘志洁表示,在新征程上,要学习杨振宁先生的爱国精神及其在科研方面脚踏实地的坚持,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国家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继承和发扬杨先生的遗志,是我们对他最好的纪念。”南开大学党委书记杨庆山表示,要以杨振宁先生为榜样,努力深耕基础研究和实现更多“从0到1”的原始创新突破;追随先生脚步,永葆赤诚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不负先生期望,把先生对南开大学的信任与期待转化为前行动力,夯实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优势,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更大力量。(记者 姜凝)

  原文链接:https://www.app2020.tjyun.com/jyapp/cms_template/100/000/208/index.shtml?appId=1b8b3255-58d4-4ba7-b0f7-9d136547eb38&jsonUrl=https://static20.app2020.tjyun.com/jyapp/cms_mob/v200/cms_news/000/000/058/852/000000058852393_3e3536f4.json&resourcesUrl=https://static20.app2020.tjyun.com/jyappv300/cms_mob/v200/cms_oth/chan.json&jy_uid=310967672&newsId=058852393

  审核:韦承金

编辑:南欣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抖音精选公开课南开大学专题...
泰康保险集团一行来南开访问
“新时代生态文明教育的回顾...
南开大学召开人才工作会议
南开学者转写出版《道德经》...
“你是我的眼”视障艺术家公...
教育部简报:南开大学深化卓...
南开团队连续23年发布《中国...
南开研究团队发布《大湾区上...
南开大学承办第十八届中国密...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