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开大学津南校区一角,一座特殊的建筑安静地伫立着。这里没有朗朗书声,也没有喧闹的人群,但无数关乎人类健康与科学突破的故事正在发生——这里是南开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天津唯一拥有基因编辑能力的实验动物科研枢纽。当人们热议抗癌新药等新产品和技术时,很少会意识到,这些突破的背后是实验动物和实验人员们的"沉默奉献"。
在公众眼中,实验动物中心或许只是一个“养小白鼠的地方”。而在南开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细节远超想象。这里的空气需经过三级过滤,温度和湿度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甚至连空气流动速度都被严格监控。这里的工作人员几乎没有节假日,每天身着防护服,像外科医生般在压力恒定的屏障环境内精心喂养,只为确保每一只实验动物的生存环境近乎“零感染”。
南开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能够在小鼠胚胎层面开展基因的靶向敲除、敲入以及定点突变等一系列基因编辑操作,技术精准度和稳定性处于行业前沿水平。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小鼠的阿尔茨海默症模型、大鼠的糖尿病等实验动物模型定制化的“活体试剂”,为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辅助生殖、胚胎净化等研究提供了关键突破口。中心自主构建的基因编辑小鼠模型库,已涵盖200余种人类疾病模型。其中精准编辑的一种蛋白质基因,成功模拟了人类线粒体相关疾病进程,使药物研发周期缩短40%。强大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资源储备,让这里成为华北地区生命科学研究的“核心节点”,不仅为南开大学各学院、附属医院提供坚实的科研支持,还为外单位提供专业的小鼠基因编辑实验服务。近几年,依托中心发表的SCI(科学引文索引)文章已超100篇,累计影响因子突破1000。这些文章广泛发表于《Science(科学)》、《PNAS(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等众多国际顶尖高水平期刊。
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是人类对生命奥秘的不懈探索,也时刻提醒着我们:科学的进步,永远建立在对生命的敬畏与责任的平衡之上。而这座沉默的科研方舟,正在架起通向未来的桥梁。
图1:实验动物中心刚繁殖的小鼠。
图2、3:从外面繁殖机构购买的小鼠要通过传递窗将外包装消毒后才能进入内部。
图4:饲养笼外悬挂着尿液收集杯,用来收集动物尿液,用于后续检测。
图5:工作人员要定时为小鼠们添加食物、水和更换垫料。
图6:更换后的饲养盒要统一清洗消毒。
图7:兽医定时巡查动物们的生活状态。
图8:进入内部,要换上防护服,并多次消毒。
图9:更换完防护服后,还要再一次给手部消毒。
图10:饲养室如同一间间无菌隔离舱,要保证实验数据不被外界环境干扰。
图11:这里执行外科手术室般严格的洁净要求。
图12:实验动物中心实验人员在实验区为课题组做动物微生物检测。
图13、14:实验前,实验人员用手将针拉细,以进行更细微的操作。
图15、16:一位博士生在实验动物中心显微镜下进行小鼠胚胎发育方面的实验。
图17:科学的进步,永远建立在对生命的敬畏与责任的平衡之上。
图18:即便春节假期,实验动物中心的工作状态也一如平日,随时监测动物生活环境的温度、湿度、洁净度。
图19:当监测到动物生活环境有变化时,就要赶紧对异常设备进行维修。
(记者 姜宝成 摄影报道)
原文链接:https://www.app2020.tjyun.com/jyapp/cms_template/100/000/208/index.shtml?_oid=oX6ro0ebiPtuKrODxVJCLxHuVDKg&level=0&scene=&userId=null&jsonUrl=https://static20.app2020.tjyun.com/jyapp/cms_mob/v200/cms_news/000/000/058/157/000000058157237_a9a9e767.json&isRedirect=true&jy_uid=-202564741&from_oid=&newsId=058157237&appId=1b8b3255-58d4-4ba7-b0f7-9d136547eb38&resourcesUrl=https://static20.app2020.tjyun.com/jyappv300/cms_mob/v200/cms_oth/chan.json&showFunHead=1&state=STA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