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洁
近年来,中国神话改编电影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刻的现实意义,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观影热潮。春节以来,《哪吒之魔童闹海》不断刷新票房纪录,作品不仅以精良的制作和创新的叙事吸引了观众的目光,更通过传统神话与现代元素的融合,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和文化共鸣。神话改编电影的热潮,不仅为观众带来了视觉与情感的双重享受,更开启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融合的新篇章。在国潮崛起的背景下,这些影片正以独特的魅力,书写着属于中国电影的新传奇。
神话人物形象,被赋予更多现代元素和地域特色
作为2019年现象级动画《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续作“五年磨一剑”的《哪吒之魔童闹海》(下称《哪吒2》)成为中国影史票房冠军只用了9天。记者截稿时,《哪吒2》再一次“登顶”,打破2015年上映的《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在北美市场创下的票房纪录,成为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榜冠军,刷新了尘封10年的成绩。该片有望创造更多新的历史。
毫无疑问,《哪吒2》实现了口碑与票房双丰收。影片导演饺子在受访时表示,为了打造更加震撼的视觉效果,团队在特效制作上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时间。4000多人的制作团队、1900多个特效镜头、给2亿多个角色加特效、1个镜头磨3年,“每一部作品都要当成最后一部作品去创作,不要给自己留下任何突破的可能性。”
随着影视作品的改编,哪吒的形象被赋予了更多现代元素和地域特色。“哪吒闹海”传说于2012年入选河西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哪吒2》中蕴含了丰富的天津元素,这些元素不仅为影片增添了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也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了天津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无论是影片开头陈塘关百姓制作藕粉这一特色美食,还是影片中做藕粉的大叔、阿姨和章鱼将军等角色地道的天津话,影片通过融入天津方言、美食、地名等元素,成功地将天津的地域文化与哪吒的神话故事相结合。
天津市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郝天石表示,哪吒与天津的最亲密且流传最广的便是哪吒父亲李靖所镇守的陈塘关,即现在的河西区陈塘庄。该地区古时属于近海之地,哪吒闹海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旧时附近还建有哪吒庙进行供奉。少年英雄哪吒的事迹多年来深入天津老百姓的心中,在天津河西的高跷老会中也有以哪吒闹海为素材的表演活动。至今在一些天津老百姓口中,称赞一个人打扮得英武神气而且有点古怪精灵时常爱说“你看,这小孩跟哪吒(zhǎ三声)似的”,充分体现了善良质朴的天津人对少年英雄哪吒的崇拜与喜爱。他表示,哪吒主题激发天津文旅市场的火爆不是偶然的,而是哪吒形象、哪吒文化在天津民间文化中长期积淀所自然生发出的。
哪吒闹海的故事多次被改编成电影,早在1927年就有《封神榜之哪吒闹海》一片问世。而在众多以哪吒闹海为题材的影片中,20世纪70年代末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美术片《哪吒闹海》无疑最为人熟知,该片还曾赴戛纳电影节参展,展现了中国动画电影的魅力。郝天石提道,天津电影其实很早就开始关注哪吒主题,2016年,天津丝路影业有限公司就拍摄了《封神榜之哪吒》。虽然有许多导演也尝试以此为题拍摄影视作品,但反响大多平平,直到2019年饺子导演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横空出世,才再次让哪吒题材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神话改编电影的成功,不仅在于其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诠释,更在于其对现实社会的深刻观照
近年来,根据中国神话改编的电影层出不穷,其中代表性作品有《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姜子牙》《长安三万里》,动画短篇集《中国奇谭》,以及今年的贺岁片《哪吒之魔童闹海》《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等。这些作品不仅以精良制作和创新叙事吸引观众目光,更通过传统神话与现代元素的融合,引发广泛社会讨论和文化共鸣。
人人熟悉的“国民神话”为何依然让人愿意买单?中国人想象力丰富,创造了精卫填海、八仙过海等浪漫神话。这些神话跨越时空,成为“公开的梦”,源于祖先对自然和社会变化的追问,折射着对宇宙自然的探索,体现先民想象力,带有东方神秘感,蕴含古老“精神内核”和“生存智慧”。千百年来,这些神话故事根植传统文化沃土,是原始粗犷文学作品,成为集体记忆,渗透进每个中国人的日常。
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周才庶表示,“神话作为中国传统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就具有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些故事以电影的形式呈现,如果制作水准够高,都具备成为好作品的可能。”神话传说的再创作往往拥有更广阔的发挥空间,主要原因在于大众对其认知处于一种既亲近又疏离的状态。她认为,“在创作过程中,为了符合观众心理预期,需要从立意、人物形象、性格特征、行为方式以及场景构设等不同方面进行多角度的创新。但这种创新要在一定限度内进行改编,既要满足观众心目中既有的人物设定与情感判断,又要作出一些改变。”
神话改编电影的成功,不仅在于其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诠释,更在于其对现实社会的深刻观照。“魔童”哪吒在传统的人物形象和经典的故事题材方面有了极大的突破,“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核心,强调了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对外界的探索以及对自我身份的确认。通过现代化的解读方式,将传统神话与当代社会价值观相结合。这些改编不仅继承了传统神话中的反抗精神,还在现代认知的框架下对反抗对象进行了重新定位,促进了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饺子表示:“哪吒在与整个世界产生新的碰撞后,世界观发生了变化。此时哪吒意识到,并非仅仅通过改变自己,就能改变命运。事实上,他的命运早已与整个世界紧密交织在一起。他和敖丙需要与整个世界发生更为激烈的碰撞。因为人性本来就复杂,脸谱化这种固有思维,正是我们首先需要打破的。”
近年来,神话改编的影视作品越来越注重现实意义的表达。在此类影视作品中,主角们历经磨难与重重考验,才得以完成自我蜕变与身份确认,这种青春成长的叙事方式不仅更易与当代年轻观众产生情感共鸣,也引发了大家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例如《小妖怪的夏天》(即《中国奇谭》第一集),它虽以西游故事作为背景,却把关注点放在了一头无名小猪妖身上,生动描绘出在高度层级化的规训社会中,那些籍籍无名之辈的倦怠情绪以及坚守精神。《新神榜:哪吒重生》以独特的视角,构建了一个资源匮乏的近现代都市背景,讲述了底层青年反抗德兴集团所象征的强权势力的故事,深刻揭示了现代都市生活中的生存挑战。《白蛇2:青蛇劫起》通过构建打破时间界限的“修罗城”,以女性主义视角探讨了女性在两性关系和个人身份确立中的困境与成长,以及对执念与救赎的深刻探讨。《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则通过姜子牙、纣王等角色的命运交织,揭示了权力、欲望与人性的复杂关系。
周才庶表示,一方面中国神话改编电影可以传承传统文化,通过对神话故事的重新演绎,将经典价值观、道德观念、哲学理念传递给现代观众,增强了民族文化认同感;另一方面神话改编电影往往融入当代意识,融入更能让观众产生代入感的情感元素、社会议题,让古老的神话焕发当下的现实意义。
打造优秀中国传统文化IP,让世界看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无限可能
众多春节档电影引发了“中国风”热潮,诸如《哪吒之魔童闹海》《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等作品,它们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获取创作灵感,并以当下的现代视角来重新诠释经典故事。这些充满“中国风”的电影,不仅在国内引发观影热潮,更登上国际舞台,向全球观众传递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神话改编电影的崛起,不仅体现了中国电影工业的进步,更彰显了文化自信的增强。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演绎,这些影片让古老的神话故事焕发出新的生机,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无限可能。这些影片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了优异的票房成绩,更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哪吒2》的爆火更是印证了中国本土文化IP的号召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我国影视创作的宝贵源泉,更是中国影视作品在国际舞台上立足的重要根基。当我们把目光聚焦于中国电影的发展史时,会发现动画电影的成长轨迹尤为引人注目。从早期的探索到如今的蓬勃发展,动画电影经历了无数的挑战与机遇。回溯到1956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精心推出的《骄傲的将军》开启了中国动画美学的崭新篇章。其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创作模式,即“探民族形式之路,敲喜剧风格之门”。这种独特的创作理念为中国动画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创作者们深入挖掘京剧脸谱艺术形式的精髓,将其巧妙地融入动画创作之中。
从《大闹天宫》到《哪吒闹海》,再到《宝莲灯》,每一部优秀的动画作品都传承和发展了这种民族风格。这些作品不仅在国内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赞誉,也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不难看出,民族风格始终是中国动画的鲜明标识,这种民族风格不仅体现在画面的风格、角色的形象上,更体现在作品所传达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涵上。正是这种独特的民族风格,使得中国动画在国际舞台上独树一帜,对全球动画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化产业的繁荣离不开先进科技的强力支撑。天眼查数据显示,2023年国产动画电影相关专利申请量同比激增217%,其中70%集中在传统文化数字化创新领域。这一趋势或许表明,在全球动画产业格局中,一个以东方美学为核心的全新创作高地正在形成。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副研究员孙佳山指出,传统文化正借助IP化和年轻化的转型,以丰富多样的产品形式,为民族风格实践开拓了全新的表达维度,激发了推动其迈向新阶段的艺术创造力,让海内外观众能够轻松接受并引发广泛共情。过去十年间,中国电影人积极吸纳国际顶尖的影视制作技术,在显著增强艺术表现与情感传递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孕育出的产品,展现了具有全球普遍性的美学风格与文艺经验。
这些产品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叙事层面和情感共鸣上也达到了新高度。他表示,“‘中国IP’正悄然初步重塑全球动画行业的版图,为世界动画创作带来了更多东方美学的启示。我国文化产业已初步形成了IP矩阵的规模化效应,未来必将诞生更多优秀产品,以更加鲜活、生动的方式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久魅力。”
正如饺子所言:“我们要让世界看到,中国故事有更丰富的可能性。”从《哪吒2》到《黑神话:悟空》,从大银幕到游戏屏,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蕴藏于创作者的“文化基因”里,用时代语言重述永恒命题,让古老基因在当代血脉中赓续绵延,唯有怀揣真诚的创作态度,是中国文化破壁出海、闪耀星辰征途的关键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