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中国档案报:一位教育家的心路历程
来源: 中国档案报20250120发稿时间:2025-01-20 11:07
  

  《张彭春文集·日记卷》一书是南开大学档案馆的最新编研成果,收录了目前发现的馆藏张彭春1923年1月至1929年9月以及1932年7月至11月两个时段的日记,共计124万字。日记情感真挚,语言特色鲜明,极具个人风格,反映了其所处的时代特征和个人追求,展现了一位民国时期教育家的心路历程和人生轨迹。其中,不仅涉及其思想变化、工作情况,及生活琐事,还详细记录了清华学校改制为清华大学的过程,及同一时期南开大学、中学的改革与发展历程,反映了其教育活动与教育理念,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张彭春,字仲述,1892年生于天津,中国现代戏剧家、外交家。他是中国话剧在北方的奠基人和中国戏剧大师曹禺的艺术启蒙导师,是《世界人权宣言》的主要起草人,更是一位先后参与筹建南开和清华两所大学的著名教育家。

  张彭春自幼随其兄张伯苓接受现代科学教育,成为南开中学(时称私立第一中学堂)的首届毕业生。1910年,他先后在美国克拉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就读,于1915年获得了文学和教育学双硕士学位。在美留学期间,深受南开教育传统影响的他非常关注国家前途和命运,学习借鉴西方戏剧美学观念和现实主义编导方法,撰创并发表了数篇现代短剧。这些剧目影射时事,揭露日本侵华图谋,警醒并寄希望于中国青年,激励他们为国家和民族奋斗。1916年8月,他回到母校任教,并负责管理南开新剧团。导排了《醒》和《一念差》等剧目,开创性地建立并实行了导演制,向南开师生和社会大众展现了中国戏剧的崭新面貌,是南开教育救国理念的生动实践。

  1915年,张伯苓在南开学校设立专门部,为创办高等教育作准备。张彭春回国后即担任专门部主任,并提议将专门部改设为大学部。他随后即明确提出了“大学之设,为吾校刻不容缓之图”“南开大学生之低标应与欧美并驾齐驱”等观点,以及“预科半年、本科二年半,分科为政治、社会、哲学、心理、经济、教育、中国文学、英国文学、历史等门”等具体计划。1917年8月至1918年底,张伯苓赴美进修考察西方教育,张彭春代理校长职务,负责学校日常管理工作。其间,他就“乐群”“体育”“精神教育”“普及教育”“校报校刊”“责任心”“择业”“做事之能力”等一系列教育问题发表演讲,是这一时期南开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和亲历者。

  1919年,张彭春再次赴美,在哥伦比亚大学师从著名教育家杜威攻读教育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题目为《从教育手段使中国现代化》(又称为《论中国教育之现代化》)。1923年7月,学成归国的张彭春到清华学校任教授兼教务主任。在清华学校改办大学的过程中,他力主改革旧制,并倡导建立了清华国学研究院,开始了其践行教育救国、科技兴国理想的新征程。他提出,大学部课程“应纯依中国情形规定,不为预备出洋所影响”“从本年秋学生起,入学写清志愿时标明不出洋”等要求,旨在改变留美预备学校属性,让清华逐步转为独立招生、独立办学的新式大学,实现该校教育理念和育人模式的重塑。在与校方达成一致后,他随即开始详细摸察学校情况,从课程改革、制度改革及成立国学研究院3个方面实施大学部改革计划,并初见成效。

  1926年底,张彭春离开清华大学,回到南开。在南开执教期间,其继续探索大学与中学教育改革,提出了南开教育的新方向,即“开辟的经验”的教育。他认为,通过改革,优化“教”与“学”,创造一个能锻炼出现代力的环境,以适应社会需要和学生个人需要,为国家培养具有现代力的新公民。继而又提出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办学效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一系列论述和主张,为南开公能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考虑到日记涉及人物与事件密集且众多,为方便读者阅读与理解当时情境,编者凭借长期从事南开校史研究的经验和积累,在精心考校的基础上,加注了770余条注释,以呈现相关事由的前因后续,力求尽量完整地体现其成长经历、教育背景和社会活动。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原文链接:http://www.zgdazxw.com.cn/m/2024-06/12/content_500436.html

编辑:闫瑾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天津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一行来校调研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4年...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
牢记嘱托谱新篇!这一年,南...
环境科学领域著名学者佩德罗·...
药物化学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
校纪委召开全委会扩大会议传...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与10家重点...
学校召开新医科建设座谈交流会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