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劲吹,草木悲鸣。白花如雪,挽词如泣。
昨日,叶嘉莹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在天津第一殡仪馆滨河厅举行,社会各界人士、市民群众纷纷前来,共同缅怀这位“诗词的女儿”。
昨天一大早,滨河厅外的长廊上,前来悼念的人们已经排起了长队。人群中,一位大姐默默拭泪,回想起十几年前那个午后,曾与叶嘉莹先生有过“一面之缘”的王女士依然激动不已。
“那时,我因工作原因携女儿初到天津,面对这座陌生的城市,心中难免有些迷茫。”王女士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们来到南开大学省身楼前散步。正值春暖花开,一群燕子在蓝天中自由翱翔,王女士便因景生情,教女儿吟诵起杜甫的诗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就在她们沉浸其中时,一位老人静静地守在一旁,她身着一袭素雅衣裳,慈祥地笑看着她们,仿佛也在品味着这份诗意与美好。
直到后来,王女士在电视上看到叶先生,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位老人就是叶嘉莹:“十几年过去了,那个画面依然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成为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之一。虽然先生离开了,但她的诗歌、她的精神、她的笑容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上午10时,滨河厅内黑幛轻垂,哀乐低回。吊唁大厅内正前方,悬挂着叶先生的遗像,照片中的她面带微笑,目光慈祥,仿佛仍在讲台上讲述着那些流传千年的诗词故事。“一老证斯文,从忧患修来,作词中仙,天下士;百年闻至道,守孔颜乐处,是仁者寿,圣之时。”遗像两旁悬挂着挽联,34个字,浓缩老人厚重的一生,道尽先生百年芳华。
“虽然我先天失明,但是叶奶奶的诗词,让我领略了世界美好。”灵柩前,来自河南的十二岁女孩徐铭泽连夜赶来天津,想要亲自送别这位心中的偶像。
徐铭泽四岁时第一次听到叶奶奶吟诵唐诗《春晓》,从此,诗词里美好的文字为她点亮了人生的光。“叶奶奶一生经历过很多苦难,但是她却从容对待。她曾经说过,人生的痛苦如果以诗的文字写下来,就可以消解,化作纪念。叶奶奶让我懂得,人生总要经历磨难才能有所成就。”听说叶奶奶逝世的消息时,徐铭泽内心非常难过,写了一首诗来送别叶奶奶:忽听噩耗泪如泉,百岁迦陵驾鹤仙。曲赋结缘扬国粹,遗音沧海万年传。“我希望长大也能像她一样,做一名教师,去传承古典诗词,传播诗歌的种子。”徐铭泽说。
莲花飘落,莲子尚志。
叶嘉莹先生的一生,宛如那朵高洁而坚韧的莲花,而她的诗歌、她的思想、她的品格,将如同莲子般,在人们的心中生根发芽。瞻仰遗容时,哀思者们将手中一颗颗莲子轻轻地放在叶先生身边,这小小的“莲子”,恰如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将承载先生未竟的事业与梦想,继续前行。
一字一句绘山河,一诗一词见天地。
唯愿先生,以诗词为翼,乘风好去,长空万里,再看山河。
审核:闫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