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天津日报:引入数据技术 打通融资堵点 推动普惠金融提质升级
来源: 天津日报20241128 6版发稿时间:2024-11-29 17:12

  

本报记者 宁广靖

  本期嘉宾

  李全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

  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的“毛细血管”,不仅关乎各行业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和效率,还会对社会就业总量和就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京津冀地区小微企业特点鲜明,不仅具有地域差异,更有着显著的行业差异。如何借助科技手段为三地小微企业纾困?怎样引导更多的金融机构为其提供信用贷款支持?对此,本报记者专访了南开大学金融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全。

  一直以来,小微企业囿于其规模与资本结构,成为金融市场中融资难、融资贵的主体。“要实现小微企业的稳定发展,就要鼓励金融机构使用更科学的结构化产品和服务,持续加大对企业的投放力度。”李全表示,如果要在现有商业银行考核体系下增加对小微企业的普惠金融覆盖面,可以从科技金融的角度入手,引入数据技术,精准掌握小微企业融资痛点,这既有助于金融机构实现良好的风险防范,又易于筛选出符合产业政策、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优先发展。

  “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正在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对信贷业务进行改良,随着数字化转型的理念落实和业务落地,其普惠金融业务正在发生质变。”他表示,目前具有金融科技内涵的商业银行在从事普惠金融业务时,正面清单只是技术手段之一。更重要的是,这些银行与具有数据资源的互联网公司合作,采集并运用技术手段对小微企业进行全面画像,甚至通过税务、工商、监管等信息的接入,建立负面清单,对相关企业进行交叉检验,不仅快速拓展了业务,而且大幅度降低了普惠金融业务的不良率。“目前这些转型顺利的银行已经在个人普惠金融贷款领域广泛使用了相关技术。”他说。

  李全以天开高教科创园举例称:“园区内聚集了很多科技含量较高的小微企业,金融机构若采用传统方式对其服务,可能会出现对这些企业的发展前景辨识率低、风险防控不到位等情况。如果金融机构通过数据技术对企业进行归类,分析其产业类别、业务发展情况及与产业链上下游的交易数据,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则会产生显著的推动作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也将落到实处。”

  在他看来,未来,商业银行应更加积极地与微信支付、支付宝等移动支付平台合作,与智能汽车、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等厂商合作,与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能消费等商业模式主体合作,积极拓展业务。这些合作方的海量客户在导入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平台的同时,也更加精准地帮助商业银行建立客户画像,以便于进行全面风险识别和分析,提高普惠金融业务安全性。

原文链接: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html/2024-11/28/content_143088_1565226.htm

审核:丛敏

编辑:南欣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专题】沉痛悼念叶嘉莹先生
叶嘉莹先生遗体告别仪式举行
南开大学今日推出10门叶嘉莹...
核心数学与组合数学教育部重...
【南开105 风华看学术】王诗...
社会学院与津南区委社会工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黄璐琦院士南开讲授中医药的...
南开成果在京由中国自主知识...
校领导率队赴福建省开展招生...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