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人:
刘 刚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
杨建楠 本报评论员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追“新”逐“绿”,做优循环经济,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新动能、新活力。
杨建楠:循环经济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传统工业城市,天津是我国较早探索循环经济的城市之一,具有发展循环经济的先天优势。用好这些优势,做优循环经济,城市发展的“含绿量”越高,“含金量”就越足。
刘刚:天津是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城市,从资源禀赋看,天津依河靠海、交通便利,港口优势明显,且处于经济活跃的京津冀城市群,这里也是国内废旧材料集散地之一。从经济基础看,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定位让天津在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原材料、市场等多个方面都有深厚积累,形成了多层次、多业态的完整产业链。特别是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的建立,使数字技术在能源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上发挥出更大作用,赋能循环经济发展。正是基于这些优势,前不久,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落子天津,专门从事资源循环利用。这将进一步放大天津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优势,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注入活力。
杨建楠:做优循环经济也是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发展的重要一环。像动力电池这类新能源产品,通过梯次利用、无害化拆解等手段,再生利用率可超过99%。这既是循环经济“大展身手”的领域,也事关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发展成色。您如何看待循环经济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
刘刚:新质生产力之“新”,既体现在技术的创新上,也包括由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带来的一系列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循环经济的发展中蕴含着大量新技术、新工艺的突破和应用,它是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将废弃物回收、分类、处理再利用,既避免了环境污染,又能为新能源产业提供原材料。换句话说,循环经济为新质生产力的茁壮成长提供了技术、原料等多重保障,是一股推动生产力提质向新的绿色动能。
杨建楠:壮大循环经济产业,靠技术的创新,也离不开链条的畅通。从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到加工、再制造,做优循环经济,需要全产业链的优化升级。当循环经济模式嵌入其他产业链条,也将进一步完善整个城市的产业生态。
刘刚:是这样。循环经济本身是一个产业体系,当上游企业的废弃物成为下游企业的生产原料,这一体系才能真的循环起来,实现良性发展。今年,京津签署定向利用订单,把北京经开区的废硫酸运输到我市一家新材料企业,加工制成新的工业硫酸,实现循环再利用。对整个城市而言,循环经济有很强的带动作用,能够赋能千行百业。循环经济产业链上的每一次技术创新,都可能激发其他产业涌现新技术、新产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整个城市向高、向智、向绿发展。
杨建楠:资源循环不仅存在于生产活动中,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今年以来,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如火如荼,相关政策、活动不断“上新”,正是循环经济连接生产也连接生活的体现。
刘刚:循环经济不只是产业,也是一种理念、一种思维。资源循环理念的普及有利于推动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在有的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浓水被用于浇灌植被、清洗路面,产品包装材料通过再生利用,可加工为员工的工服。在日常生活中,绿色、可循环的产品也越来越受青睐。今年9月,天津推出《天津市加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实施方案》,支持汽车、家电、家居等领域的消费品以旧换新,消费市场的“换新”热情被充分激发,为循环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各方共同努力,用活循环理念、践行绿色生活,就能以循环经济之优促进城市发展之优。
原文链接: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html/2024-11/27/content_143094_1560654.htm
审核:丛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