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红星新闻:青春华章|血管能用人造替换,还能再生成“活血管” 南开这项研究将惠及3亿心血管病人
来源: 红星新闻 2024-09-21 13:58发稿时间:2024-09-23 14:55

据推算,目前我国有3.3亿心血管疾病病人。当患者的血管彻底闭塞后,传统的药物和搭桥治疗将无法再起作用,这时就要用到人工血管。但传统的人工血管,价格昂贵、容易感染、有血栓风险。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孔德领教授团队研发的高通畅、可再生的生物型小口人工血管,未来将解决这一难题,惠及3亿心血管疾病患者。

▲生物型人工血管

9月20日,在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孔德领教授团队成员、2021级博士生程曲汉向红星新闻记者详细讲述了这项研究的成果和前景。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概要》中提到,推算我国心血管疾病现有病患人数3.3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39万。2020年中国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为458万,在我国城乡居民疾病死亡构成比中,心血管疾病占首位,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

▲人工血管制作过程中的“羊自体动静脉造瘘” 图源:南开大学

程曲汉介绍,心血管疾病治疗早期主要靠预防血栓和降血脂药物,后期血管狭窄后通过支架干预。但当血管完全闭塞后,就只能使用人工血管。但传统的聚合物材料人工血管,一方面容易发生血栓,凝血风险高,另一方面容易感染。

据介绍,团队研发的生物型人工血管,是像肉一样的管子,放在人体后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再生的能力。在长期的动物实验中发现,其手术操作性和抗感染性好,并具有良好的长期通畅性,能够再生成体内的一根“活血管”。

程曲汉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团队有专门负责科研成果转化的公司,目前已经进入到临床二期,有望在两三年后进入临床应用。除了心血管疾病,车祸病人的血管替换、尿毒症患者的透析都可以应用。

程曲汉介绍,即使是传统人工血管,此前也一直依赖进口,去年才有第一款国内生产的人工血管获批上市。这项研究未来投入应用后,将解决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一项被“卡脖子”的问题。目前,国际上只有美国的一款生物型人工血管同样进入到临床二期,未来可能会进入两个项目领头并跑的阶段。

南开大学提供的项目资料显示,孔德领教授团队经过近20年的创新研究与技术攻关,研发了一种高通畅、可再生的生物型小口人工血管,填补了世界空白。该血管含有脱细胞基质和聚合物纤维骨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优异的力学性能,在大动物动脉替换和动静脉造瘘长期实验中展现了良好的通畅性,实现了血管拟天然再生和重塑,呈现出类似天然动脉的组织顺应性和生理活性。

据了解,该技术成果获得了全国颠覆性技术创业大赛决赛优胜奖。该项目核心技术于2018年落地转化成立公司,已获近亿元融资。目前已经完成了20例人工血管血透通路建立临床试验,效果良好,即将开展注册性临床试验。

原文链接:青春华章|血管能用人造替换,还能再生成“活血管” 南开这项研究将惠及3亿心血管病人 (cdsb.com)

审核:曹泽怡

编辑:南欣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南开团队在食品营养与健康领...
校领导赴川参加蜀光中学建校...
“人民讴歌——庆祝中国人民...
【南开105 风华看学术】崔铁...
学校召开党委常委会(扩大)...
学校召开2024年第一次图书馆...
陈雨露:让南开精神焕发新时...
【南开105 风华看学术】刘丛...
两大智能联合实验室揭牌亮相 ...
【南开105 风华看学术】2024...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