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现代+:青春华章|1小时工作量要全球80亿人干上万年,这群青年让超算惊艳世界
来源: 现代+20240920发稿时间:2024-09-21 09:28

  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红艳/文 于茜同/后期)9月19日,在天津市滨海新区的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机房里,一排排约2米高的黑色机柜整齐排列,一眼望不到头,只见机身上绿色运行指示灯快速闪烁……这是“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所在地。9月19日,现代快报记者跟随“青春华章”采访团走进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

  体型巨大,其计算能力也同样惊人。“它的浮点计算能力达到了10的18次方,其工作一小时产生的工作量,相当于全球80亿人要干上万年。” 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党组书记、首席科学家孟祥飞介绍,“天河”问世背后,是一代又一代超算人的攻关身影和无数青年科研人员的接续奋斗。

  “中国的超级计算机‘银河’‘天河’是在一穷二白,没有任何基础上发展壮大起来的,40多年来,中国的超级计算机实现了从亿次到千万亿次再到现在迈上百亿亿次的转变。”孟祥飞还记得,当时“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取得计算性能世界第一的突破时,国际上对于中国超算创新提出了种种质疑,“说我们的计算机就是大型游戏机,为了排世界第一的计算机,中看不中用。”当时,孟祥飞就找到中心领导,并立下军令状,“干不好‘天河’的应用,我卷铺盖卷走人。”之后,孟祥飞和团队向应用创新发起攻关,先后牵头研发了核聚变领域国际首款大规模异构并行模拟软件、材料基因高通量计算平台、新冠治疗药物和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等创新应用,让“天河”这个“超级大脑”在数十个领域广泛应用。

  博士毕业后,孟祥飞就进入正在筹建的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工作。10余年来,孟祥飞带领团队一直工作在我国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应用技术研发与开拓一线。如今,“天河”新一代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所有芯片、网络、操作系统等方面实现全自主。

  如今,超级算力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生产力,成为京津冀乃至全国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超级马达”。目前,“天河”系列平台每天完成超2万项计算任务,服务来自全国33个省级行政区累计近1万家重点科研、企业和政府机构,支持重大重点项目、取得创新成果超9500项,深海一号、白鹤滩水电站、港珠澳大桥等背后都有“天河”贡献。

  亮眼的成绩,离不开年轻的超算人的共同努力。孟祥飞说,所有的工作都需要团队协同,现在他们70%—80%团队成员年龄在30岁—35岁之间,其中不乏很多留学归国人才。2024年初,“天河”超级计算创新应用团队被授予首届“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创新贡献获党中央、国务院肯定。

  在一代代超算人的奋斗和努力下,中国超级计算机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转变。面向未来超算领域的创新将走向深水区,孟祥飞也透露了新的攻关方向,“现代算力的范式在变化,原来的超级计算机强调高精度的科学工程计算,现在人工智能大模型是低精度智能训练,我们正在进行系统环境的完善,希望实现超算和智算的融合,未来还将考虑超算与量子计算协同等前沿研究的问题。”

  新闻链接:https://app.xdplus.cn/xdkb/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24/69824.html?xyt=1726804706682

编辑:南欣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南开五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南开大学首届教材建设奖优秀...
李宝荣教授应邀做客“中国式...
南开大学召开教代会工会2024...
专家学者南开研讨“蔡和森、...
南开大学“火山杯”AI应用创...
南开大学召开党建工作推动会
2025年南开大学科技周活动举办
南开大学举办第四届“碳中和...
【关注天开园】天开瑞来:农...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