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鑫
近日,教育部公布2023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快报。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64595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首次超过5万亿元。结合国家统计局此前发布的信息和历年数据,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实现连续12年保持在4%以上。另据财政部发布的信息,2023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支出为41242亿元,同比增长4.5%,稳居财政一般公共预算的第一大支出。
教育经费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经费投入、支出持续增长,反映了党和国家对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决心,也增强了教育界奋力建设教育强国的信心和底气。不久前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全面部署,其中专门就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出要求,强调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
建设教育强国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将建设教育强国作为战略先导,是因其为人口质量提升、人才培养、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提供着重要支撑。正是在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我国提出落实“一个一般不低于、两个只增不减”的要求,即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般不低于4%,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从今年发布的数据看,上述要求在2023年持续巩固落实,教育经费得到保障。
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为91.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5.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1.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60.2%,其中学前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高等教育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与此同时,我国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教育公平有力促进,教育改革全面推开,教育质量显著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需要重视的是,虽然我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教育大国,但与实现世界教育强国目标仍有差距。诸如在师资建设等软硬件保障条件以及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开放、教育服务等方面,我们都有继续提升的空间。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的过程。要完成由量到质的转变,必须将改革创新作为重要动力。
教育经费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保障,其投入与使用同样需要深化改革,统筹考虑质与量的关系。一方面,要持续提高教育投入水平,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努力争取更大更多新增量。另一方面,也要推动教育经费使用结构重心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结构优化转移,把经费用在“刀刃上”,聚焦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领域、关键任务,推动带动性好、示范性强、受益面广、影响力大的项目建设,逐步从“投资于物”转向更多“投资于人”,从强化硬件设施建设向重视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转移。
特别是要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价值追求。教育经费使用,应根据实际情况向薄弱环节、贫困地区倾斜,着力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着眼教育公平,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持续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推动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根本性转变。
世界强国无一不是教育强国,教育是实现国富民强最持久、最深刻的力量。实际上,教育强国在中文语境中有两层含义,既是我国教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也是通过教育使国家强盛。救国、兴国、富国、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兴办中国现代教育的初心。夯实教育优先发展的各项保障,在2035年率先建成教育强国,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是新一代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也是百余年来一代代中国教育家、教育工作者共同的愿景。
(作者:陈鑫,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基地研究员)
原文链接: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4-07/30/nw.D110000gmrb_20240730_1-02.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