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津云:切断能源补给线 “饿死”结核杆菌——南开大学团队成果登上《自然》
来源: 津云2024年7月8日发稿时间:2024-07-11 15:12

  7月8日,南开大学召开“贡红日教授/饶子和院士团队科研成果发布会”。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自然》)近日在线发表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本博贯通研究生张玉莹、赖越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贡红日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教授饶子和与合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突破了多个技术卡点,在国际上首次破解了抗结核药物贝达喹啉及其衍生物作用机理,是我国乃至全球结核病研究的一个重要突破,不仅丰富了对结核病发病机理的认识,更为全球结核病防控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对于开发新一代高选择性的抗结核药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据介绍,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传染性疾病,主要侵袭肺部,严重时可导致死亡,是全球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贝达喹啉是一种靶向结核分枝杆菌ATP(供给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合成酶的抑制剂,可以高效地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全球结核病药物研发的第一个上市的抗结核新药,更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耐利福平结核病和耐多药结核病长程治疗方案的首选药物。

  南开大学团队研究发现贝达喹啉结合ATP合成酶跨膜区域,从而阻止了ATP的合成,达到“饿死”结核分枝杆菌的目的。此外,研究人员分析发现贝达喹啉对人源ATP合成酶也有作用,有可能引发心脏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的一个分子机制。综合这些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对贝达喹啉进行再设计优化,以降低其与人源ATP合成酶的相互作用,进而规避临床治疗中带来的潜在健康风险。

  贡红日说,该研究成果对于结核病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都具有重大意义,将对进一步优化贝达喹啉及开发类似甚至更为有效的新药起到推动作用。

  饶子和表示:“我们团队长期致力于新发再发传染性疾病病原体相关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研究,以及创新药物的研发。我们目前已经启动开发新型结核分枝杆菌ATP合成酶抑制剂研究,争取早日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结核新药。”(记者 姜凝)

  原文链接:https://www.app2020.tjyun.com/jyapp/cms_template/100/000/208/index.shtml?appId=1b8b3255-58d4-4ba7-b0f7-9d136547eb38&jsonUrl=https://static20.app2020.tjyun.com/jyapp/cms_mob/v200/cms_news/000/000/057/063/000000057063237_97f0d9b0.json&resourcesUrl=https://static20.app2020.tjyun.com/jyappv300/cms_mob/v200/cms_oth/chan.json&jy_uid=300850194&newsId=057063237

编辑:李梦楚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陈雨露巡视期末考试考场
守正创新 共向未来——新年伊...
南开大学召开国家级科研平台...
校领导赴中国资源循环集团交流
南开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更名
携手火山引擎 南开大学AI赋能...
清华北大南开百余名校友重走...
南开大学入围人工智能领域研...
南开师生深学热议习近平总书...
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