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中国社会科学网:牢记嘱托谱新篇 培根铸魂育新人 南开大学持续深化“大思政课”改革创新纪实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2024年3月23日发稿时间:2024-03-26 18:46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刘越 通讯员 刘畅)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南开大学时强调,“思政课要做实,讲得生动、有吸引力”。同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推进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重要遵循。

  3月16日,在“3·18”座谈会召开五年之际,“牢记嘱托 铸魂育人”全国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经验交流会在南开大学举办,“3·18”座谈会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过的高校代表齐聚一堂,共话“大思政课”建设。

  固本强基 打造思政“金课堂”

  “横跨在海河上一座座桥梁,承载着城市的历史与文化脉络。”今年1月,在以“如何讲好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主题的首场集体备课会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负责人向师生代表展示学生课内社会实践成果。“解疑释惑,以理服人;既有意思,又有意义”,同学们纷纷为课堂点赞。

  五年来,南开大学发挥全国重点马院优势,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支持,着力打造思政课“南开模式”,为引领学生成长成才不断注入“源头活水”。

  2019年,率先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选修课,2020年改为必修课,并设立独立的教研室。上线慕课平台,累计吸引50余万人次观看学习,在全国范围内较早形成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程特色和经验获《光明日报》专门报道。

  南开大学构建起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1+N+X”贯通式课程体系。制订“思政类选修课程群建设方案”,在各学段开设“习近平爱国主义思想专题”“红色经典导读”等思政选修课及“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等专业必修课,编写《新时代爱国主义大学教程》等系列教材,开设爱国主义教育系列课程,打造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本硕博思政“必修课+选修课”课程体系。建立“一院一专班”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由校领导领衔登台讲课。

  课堂是课程的基本单元,学校总结了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教师讲授和学生展示相结合、课程学习和慕课学习相结合的经验,综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手段,下真功夫狠功夫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的“两性一度”,致力于在“金课”基础上持续打造“金课堂”,这一概念被《中国教育报》报道,引发广泛关注。

  五年来,南开大学持续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制定出台《南开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中国发展”系列课程、“名师引领”精品通识课等一大批优秀课程“叫好”又“叫座”,深度挖掘和拓展各学科的育人价值,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双轮驱动”。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率先按照1:350要求配齐思政课教师,师资队伍质量和结构不断优化,国家级人才数量取得新突破。学校支持十余位教师参与中央“马工程”教材编写,其中5人成为课程思政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主任委员或委员,多名教师参与编写中宣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同时,学校获得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二等奖2项,全国思政课教师教学展示活动一、二等奖3项。两项成果入选中组部全国干部培训好教材、好课程。

  提质增能 建强科研“大平台”

  平台是支撑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纽带,建好“大思政课”要善用“大平台”。学校整合学科科研平台资源,以平台建设疏通纵向跨学段、横向跨学科的交流研修渠道,以学科建设反哺教育教学,以科研创新促进教学创新,积极为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贡献“南开力量”。

  2019年,南开马院获批首批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基地)。同年,南开携手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共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高端平台——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五年来,研究院举办21世纪马克思主义高端论坛等重要会议,出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论稿》等重磅著作,并入选第四批天津市高校智库。

  作为教育部主管下的两个新创办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专门学术期刊之一,由南开大学主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于2021年3月正式发行,现已刊出12期,成为全国思政课教育教研成果的又一重要交流平台。

  2021年,南开大学获批教育部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各一个,同时获批教育部“新文科背景下综合类高校‘大马克思主义’通识课程群建设”项目;2022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虚拟教研室入选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同时获批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天津市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创新中心、天津市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修学院项目,牵头北大、清华等18所高校成立“大思政课建设协同创新中心”;2023年,设立“南开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推动建好建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成立全国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联盟。

  2019年以来,南开大学马院在国家重大项目上屡有斩获,多篇论文入选中央重要理论研讨会,不少教师在《中国社会科学》等一级权威期刊和《求是》等重要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和理论文章;学院多位专家编写的《百年风华——中国共产党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新时代政治思维方式研究丛书》正式出版。科研获奖和咨询报告也取得新突破,获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3项,入选国家社科文库1项,获天津市社科优秀成果奖20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10余份研究报告为国家重要决策提供理论支撑。

  南开大学基于虚拟教研室建设,探索基层教学组织新模式,与多所大学建立“手拉手”备课机制。举办京津冀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集体备课会,承建天津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京津冀馆校融合“大思政课”建设联盟;签约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邀请党的二十大代表、“时代楷模”、全国劳动模范等行业翘楚登上讲台,讲授新思想,让“大思政课”资源要素同频共振。

  细照笃行 擦亮“四同”“金名片”

  今年1月,央视报道了8名南开师生。镜头里,正在新疆开展“师生四同”社会实践的团队,因暴雪被困,被边防连官兵营救后,与“最可爱的人”一起踏上巡边路,共同唱响《我和我的祖国》,在中哈边境线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

  “学在南开,行走中国”,秉持“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南开传统,学校在探索中形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灵魂的“同学、同研、同讲、同行”的“师生四同”南开“大思政课”育人模式。

  五年来,“师生四同”育人模式经验持续积累,机制不断完善。每年设置专门的教改课题,系统研究“师生四同”模式的现状、重点和难点问题。三项相关教学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师生四同”育人模式获得央视等主流媒体报道,成为南开思政课程建设的“金名片”。学校结合思政课改革创新,引领推动“师生四同”升级迭代。上线运行“新时代生态之路”“新时代的天津足迹”“马克思主义在南开”等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理论研究会,选派优秀教师指导红色记忆宣讲团、新觉悟社等学生理论社团。

  在马言马,在马信马。学校积极构建青年服务体系,推动实践育人资源平台建设,打造青年理论宣讲品牌。成功举办全国20所高校“同学同研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活动、全国首批9所重点马院青年学子联学联讲主题活动、全国马学科学生《资本论》年会等学术研讨、“公能杯”学术论坛征文等多项活动,参与中央网信办“大国基理”网络主题宣传,参与师生累计万余人次。

  积极探索“互联网+”模式,于人民论坛网推出“理响中国·青年学习班”理论宣讲微视频专栏、在人民公开课上线“重走长征路”大思政课实践育人共同体系列视频微课、组织参与天津市“三爱教育”主题实验室案例资源库建设,为网络思政阵地注入新活力。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南开大学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用心用力建强建优思政课,持续推动“大思政课”改革创新,积极展现南开作为、诠释南开担当,为强国建设、复兴伟业培育一批又一批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原文链接: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403/t20240323_5740915.shtml

审核:丛敏

编辑:南欣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南开大学在津录取642人 生源...
天津市南开中学一行来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南开师...
【乡村工作站巡礼】文化赋能...
南开教授荣获亚大非力量举大...
南开团队在开发低成本碳基电...
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组委会向...
南开学者论文登上《新华文摘...
天津市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
南开大学团队发布《中国民营...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