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天津日报:数字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焕新
来源: 天津日报20240219发稿时间:2024-02-19 16:01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经济、社会等一系列变革催生的新的生产力形态,它在“新”和“质”两个层面突破传统生产力。“新”是相对于传统的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力而言,是信息、知识、管理、数据等生产力新形态。“质”既有物质的意涵,更代表因为生产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而带来的质量和品质的提升,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科技创新。当前,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革命和数字经济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社会,数字新质生产力应运而生,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面。数字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是颠覆性的数字技术创新,以及由此催生的新产业、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等,即数字产业化。数字新质生产力相比传统生产力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广链接和强渗透,据此特征,数字新质生产力链接、渗透、重组、赋能各种传统生产力要素,扩展传统生产力的效率边界,即产业数字化。产业数字化是数字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焕新的主要表现,是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渗透,使传统产业的生产技术、工艺、流程、方式发生变革,让企业的资源配置、组织管理和市场运营等发生质的转变。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简而言之,数字产业化是基础,是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创造源泉。产业数字化是数字新质生产力的价值实现场景,数字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焕新就是要让数字产业化在产业数字化领域大展身手。

  要让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产业焕新发挥更大的赋能效应,前提是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创新驱动能力和竞争力水平提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要有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根据我国《“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和安全高效,这在宏观层面需要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来保障,在微观层面则以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内企业的技术创新来支撑。类似天津光电通信、北京航天长峰和中电科半导体材料等数字经济的核心企业,它们或是长年累月、久久为功地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关键产品和技术的自主安全可靠;或是以延伸产业链,突破关键原材料的“卡脖子”困境为目标,积极探索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或是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越来越宽广的应用场景相结合,在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与应用方面阔步前行。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发展新质生产力”,再到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系统阐述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在近日对天津工作的部署要求上再次得以体现,天津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善作善成,需要紧紧抓住数字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领域,培育一批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创造企业,让数字新质生产力成为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黏合剂”,为产业焕新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根基,技术是产业之源,当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跟随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产业焕新的一个个鲜活事例充分证明了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技术和夕阳产品的科学性。数字新质生产力通过简化交易、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拓宽产业边界和提高决策科学性等重塑传统产业。天津桂发祥作为有着近百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积极拥抱数字经济浪潮,不仅在生产工艺和管理上实现数字化改造,线下线上融合创新商业模式,而且通过打造文旅产品和服务,拓宽市场边界,实现华丽变身。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院将先进的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水利水电、市政等工程领域,搭建数字大坝、数字电站等,以科学高效的监测预警支持国家防洪减灾,生动呈现数字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焕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数字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焕新的长卷才刚刚打开,相信未来我市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牢牢把握技术、产品、服务、市场、管理、模式创新这条主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描绘出属于自己的万千气象。

  (作者白雪洁 为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

  原文链接: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html/2024-02/19/node_143100.htm

编辑:闫瑾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南开大学在津录取642人 生源...
天津市南开中学一行来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南开师...
【乡村工作站巡礼】文化赋能...
南开教授荣获亚大非力量举大...
南开团队在开发低成本碳基电...
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组委会向...
南开学者论文登上《新华文摘...
天津市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
南开大学团队发布《中国民营...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