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中国化工报:南开大学合成全金属富勒烯 为新材料创制提供新思路
来源: 中国化工报2023年11月21日发稿时间:2023-11-21 17:06

  中化新网讯 11月17日,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在线发表了南开大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成果揭示了全金属富勒烯的合成及成键机制,展示了一种全新的化合物合成技术以及对金属键的精准调控在结构化学中的应用,为新材料的创制提供了崭新的研究思路。

  1985年,科学家Smalley等人首次发现了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足球状碳簇C60,也被称为富勒烯。正是因为这一重大科学发现,他们在1996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因具有独特的高度对称结构、特殊的物理性质以及多种多样的化学反应特性,富勒烯自被发现以来一直备受瞩目,使得人们不断探索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富勒烯的成键特性也被逐渐扩展到无机合成化学领域,理论上无机富勒烯能够表现出非同寻常的稳定性和反应性,激发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但其合成依然面临巨大挑战。

  南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孙忠明教授课题组长期致力于合成化学及主族金属元素配位化学领域的研究。孙忠明课题组通过研发一种新的合成方法,将高温固相合成与金属有机化学跨相结合,成功制备了全金属富勒烯。这一化合物呈现出接近阿基米德十二面体的结构,每一面皆由内含一个金原子的锑五边形平面构成,内径约为0.90纳米。在这个相对较大的团簇空腔内,仅内嵌了一个钾离子,并且团簇整体无需有机配体的保护,其结构依然能够具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这一化合物成为迄今为止配位环境最接近富勒烯的纯无机化合物。

  这一裸露的重金属球状团簇的稳定性得以实现,一方面归因于中心的钾离子起到了模板支撑作用;另一方面,金—锑之间独特的异金属键在维持整体结构完整性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理论计算结果显示,该分子的最显著特征之一是其三维球芳香电子结构。这导致在团簇表面形成了一层离域π电子云,赋予全金属富勒烯化合物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这一发现有望在光电材料或室温催化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具备广泛的应用潜力。

  美国化学与工程新闻报道这一研究工作时认为,这种无机富勒烯可能有助于化学家设计并合成其他精密构造的纳米结构。德国图宾根大学化学家Andreas Schnepf教授表示,这种分子具有引人注目的键合特性,他认为这些团簇在溶液中可能展现出有趣的反应性。

  新闻链接:http://m.ccin.com.cn/#/news/detail?id=338948&type=news

编辑:丛敏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天津市领导调研我校马克思主...
南开一宿舍三个学院四个男孩...
校领导为三学院讲授“形势与...
校领导与新一届学生会、研究...
纪念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启用1...
新能源(能源化学)教材建设...
国际顶级学术刊物IEEE TIFS主...
南开大学举办2023年新聘研究...
校领导赴江西省开展招生宣传
第五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