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孔子用“兴观群怨”概括学诗的功能。
叶嘉莹先以为“诗之为用乃是要使读诗者有一种生生不已的富于感发的不死的心灵。”
当下,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阅读中国古典诗词,又能从诗词中汲取哪些力量呢?
9月10日,抖音联合南开大学文学院上线“荷畔诗歌节”系列节目,邀请欧阳江河、周志强、方笑一、王士祥、张静、黄晓丹、陈斐、骁骑校等文化名人相聚浙江金华兰溪诸葛八卦村,与网友共读唐诗,讲述中国古典诗词带给自己的感动与启发。
此次诗歌节共四个篇章,12位参与嘉宾围绕古诗词与现代生活、语文教育、AI写作、当代传播等话题展开讨论,分享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魅力。对谈内容将于9月10日至13日每晚20点在南开大学、抖音唐诗三百首、诗教中国等账号同步更新。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荷花一直是不可或缺的经典意象,被无数文人墨客誉为“花中君子”。南开大学马蹄湖中的一片荷塘是许多学子心目中的最美“校花”。现任南开大学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的叶嘉莹先生,也与荷花有着不解之缘。出生于农历荷月(六月)初一的她,乳名就是“小荷”。
上世纪70年代,叶嘉莹先生每年自费回中国教书,应邀在全国40余所大专院校义务教授中国古典诗词,最终选择了在南开大学执教与定居。谈及原因,叶嘉莹先生用一句诗解释道:“为有荷花唤我来”。诗里提到的“荷花”既是指南开马蹄湖中的荷花,更是指由这片荷塘涵育出来的精神和风骨。
近八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叶嘉莹先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以及她在学术研究、个人生活中一以贯之的坚韧,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马蹄湖畔的荷花香,也借助短视频等新型媒介,传递到更多人心间。2022年,由叶嘉莹先生领衔讲解的短视频版《唐诗三百首》开始在抖音更新,累计播放量超1.5亿,获得千万网友点赞。
南开文学院院长李锡龙教授表示:“今年叶嘉莹先生就要迎来百岁华诞,先生一生都致力于传播古典诗词。此次与抖音联合推出的‘荷畔诗歌节’,既是对叶嘉莹先生诗教精神的致敬,也是希望通过线上诗歌节形式把古诗词的‘荷香’传递给更多人。”
他介绍,南开大学文学院近年来积极推动“诗教润乡土”活动,促进诗词文化在乡村浸润传播,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次‘荷畔诗歌节’选在兰溪八卦村,正是因为当地有优良的民风民俗、传承有序的家风家训,南开大学将继续与当地开展合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抖音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一年,唐诗等古典诗词在平台上受到无数网友喜爱,未来抖音也将持续引进优质内容,助力传统文化更好传播。今年开学季期间,抖音将持续上线60余场知识直播,叶嘉莹先生早年公开课的高清视频也将以首播形式上线抖音。
新闻链接: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7197171/70412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