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光明日报:培根铸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访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代表
来源: 《光明日报》( 2023年03月12日 11版)发稿时间:2023-03-12 17:46

  【两会专访】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部署了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的总体方略,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和一流大学建设指明了方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接续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代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南开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坚守“教育救国、兴学强国”理想,践行“知中国、服务中国”办学宗旨。新时代新征程,南开大学将一如既往坚守初心使命,以传承百年的爱国基因,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强国报国之路。

  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南开大学如何展现新作为?陈雨露代表认为,要从四个方面发力:一是传承“爱国三问”精神,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方向,始终站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政治立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二是坚定不移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把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作为一流大学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先手棋”,服务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三是心怀“国之大者”,立足“四个面向”,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有组织科研,服务科技自立自强和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四是主动适应新发展格局,强化区域发展共同体、科教创新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提升一流大学的支撑服务能力。

  “办大学、办教育,最根本的就是做好‘培养人’这篇大文章。”陈雨露代表说,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就是要把学校自身发展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着力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我们要突出培根铸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善‘大思政’工作体系,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师生将‘小我融入大我’,在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激扬青春、铸就梦想。”

  陈雨露代表介绍,南开大学近年来突出启智增能,打造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位一体”育人模式,打造同学、同研、同讲、同行的“师生四同”育人品牌;突出文化浸润,坚持以文化人、育人兴文,深入挖掘百年南开的红色资源,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培育塑造敦本务实、脚踏实地的学风教风校风,让师生在弘扬主流价值、涵育优秀文化的沃土中得到沁润和滋养。

  陈雨露代表认为,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必须把一流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筑牢根基。“我们要把建设战略科学家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队伍作为重中之重,聚焦现代化建设对‘高精尖缺’人才的重大需求,强化精准引才、事业聚才,营造有利于战略人才担当重任、引领创新的制度环境。同时完善优秀青年人才‘全链条’培养制度,鼓励大项目、大团队吸纳更多青年人才参与,搭建青年杰出人才成长‘立交桥’,不断创造条件,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陈雨露代表告诉记者,南开大学始终致力于在发现、选拔、培养青年人才方面打破常规,在人才评价机制上大胆创新。

  “眼下,南开大学紧密对接教育强国建设总体部署,提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攻坚为导向的‘十大计划’,实施高层次人才双倍增‘1号工程’,培育‘百项国家级重大创新成果’,编写‘百部核心课程精品教材’。”陈雨露代表满怀信心地说,“南开大学正以踔厉奋发的姿态,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建设征途上稳步前行,努力在扎根中国大地、解决中国问题的过程中,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创新力、服务力、支撑力。”

  (本报记者 陈建强 刘茜)

编辑:韦承金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在津举办
数学、统计学与交叉科学博士...
南开大学首届教材建设奖优秀...
南开五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校领导为三学院师生讲授“形...
【关注天开园】天开津南园·开...
【关注天开园】“创新驱动·产...
南开大学“五月的鲜花”唱响...
医教研融合发展研讨会举行
南开大学与中信资本签署战略...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