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天津日报:发挥集群效应 让“联合舰队”乘风破浪
来源: 《天津日报》 2022年7月6日 9版发稿时间:2022-07-25 18:16

  对话人 

  薄文广 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副院长 

  朱绍岳 本报评论员

  挖掘传统产业的潜力,激发新兴产业的活力,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需要加强创新体之间的协同合作,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体集群。

  朱绍岳:在科技创新的海洋中,“单打独斗”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建设科技创新的“联合舰队”,将会凝聚起强大力量,实现更大发展。在您看来,如何将“小舢板”发展成为“大舰队”?

  薄文广:今天的科技创新,不仅是关键技术的比拼,也是创新体系、创新生态之间的较量,远不是个别机构或者企业依靠“单打独斗”就能完成,需要通过搭建合作平台、建设园区等方式,整合技术、资金、人力等多种要素。比如一些“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的集体攻坚,一些新技术的应用场景搭建与实践效果检验等,都需要科研院所与一线企业共同参与。同时,将这些科技创新主体整合起来,能够让科研机构与企业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各类创新要素不断集聚,进而加强创新技术的叠加,打造出更多科技创新点,形成更多跨界创新产品。

  朱绍岳:培育科技创新体集群,让分散的力量汇聚在一起,需要有“龙头牵引”。打造更多“隐形冠军”,加快形成“头雁效应”,能够持续壮大集群的影响力、吸引力。

  薄文广:一支强大的舰队需要有领航者,一个科技创新体集群同样需要有“头雁”带领。对于技术研发或产业升级来说,头部的科研机构或企业可谓“中流砥柱”,充分发挥其示范效应和吸引力,能够将人才、资本、技术等创新要素加以集聚整合,起到服务器、孵化器和推进器的作用。就天津而言,高校、科研机构、创新企业、一线工厂这些力量都比较充裕,尤其像飞腾、麒麟、康希诺等企业,在各自领域内具备独特优势,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地位重要。以这些“头雁”为牵引,可以带动整个产业链的技术升级和价值提升,形成跨产业、跨区域的联动发展模式,真正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

  朱绍岳:坚持“以用立业”,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让更多科研成果由“智”变“金”,这其中的关键,就是要加强科技创新体集群建设,让科研攻坚到转化落地环环相扣。

  薄文广:打造科技创新体集群,是为了更好地“用”。因此,想让集群在最大程度上释放力量,就必须立足市场这个主阵地,立足产业这个根本,真正让市场配置创新资源。比如,我市着力打造信创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由此建立了信创实验室、细胞生态实验室,打造了“信创谷”“细胞谷”,众多关联的高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都围绕目标共同发力。畅通技术研发、场景实践、市场应用的完整链条,让科研攻坚到转化落地实现环环相扣、紧密耦合,才能在取得从“0”到“1”的技术突破后,实现从“1”到“N”的产业化应用,让创新之花结出丰硕之果。

  朱绍岳:一个好的集群,不仅要有积极参与的成员,也要有统筹协调的规划师、组织者。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能够为科技创新体集群的壮大厚植土壤。

  薄文广:科技创新主体,包含的不仅是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金融和法律机构、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咨询机构乃至政府本身,都被囊括进来。这其中,政府是组织者、协调者、服务者,根据参与者的特点、水平进行全面统筹协调,为集群成员提供充足阳光、水分与养料,打造共同创新的生态系统。解决好行政审批、政策规划、市场机制调节等层面的问题,才能够让科技创新主体心无旁骛地开展技术研发与实践应用,进而推动集群持续壮大,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

  原文链接: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html/2022-07/06/content_159_6412790.htm

编辑:付坤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首届“迦陵杯·中华诗教大会”...
​南开大学-格拉斯哥大学联合...
南开大学新增“低空技术与工...
南开师生在天津市第五届公共...
校党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听取...
韩国济州汉拿大学副校长一行来访
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讲...
沙特阿拉伯努拉公主大学一行来访
学校召开2025年第二次理工科...
南开大学获2029年亚洲化学大...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