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国良
今年是陈省身先生诞辰110周年,值得回味的是先生与南开大学创建与发展的邂逅。“南开大学的创建人”(张伯苓语)张彭春在首倡创办南开大学时,报道称:
张仲述(字,名彭春)暑假归里提议改设大学。盖以欲挽社会,非有一般知识高超、道德纯厚之新少年,其眼光,其魄力,均不足以促进其事业,徒志不足有为,识高方见经济。此先生筹办大学主旨也。
紧接着,第二天张彭春在专门部师生讨论会上提出南开大学的标的:
将来悬想之标的,使南开大学生,纵不能发明新理为世界学问之先导,亦决不令瞠乎欧美开流之大后,而必与之并驾齐驱。
就是说南开大学的最低“标的”为与“欧美开流”大学“并驾齐驱”,而高“标的”为“发明新理为世界学问之先导”。南开大学发展的历史事实都实现了!在南开大学创办后不出10年,就培养出了陈省身这位成绩拔尖的学生,终成为“世界学问之先导”。
1926年,南开大学发现并破格录取了陈省身这位天才学生,他当时为天津扶轮二中的学生,提前两年报考大学。就读中学期间,陈省身就渴望自主发展,在《扶轮》校刊上发表了《构造式概论》及《弦切角定理的16个证明》等多学科的多篇文章。
进入南开大学后,陈省身正好赶上在美国研究几何学的博士姜立夫回国创办南开算学系。跟随姜立夫,他进一步对几何学产生了更大的兴趣。此时陈省身研读了库利奇的《非欧几何》与《圆周与球面的几何》,萨蒙的《圆锥曲线》和《三维解析几何》及卡斯泰尔诺沃的《解析与射影几何》等。尤其着迷于斯坦德的两卷本《线构造》。同时,跟段茂澜先生进修德文和法文,达到了能进修数学的程度。陈省身在南开为进一步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毕业时,他与吴大任、张志基被评为应届优秀毕业生(仅三名)。
1930年,陈省身与吴大任共同考入清华大学进修研究生学位。除进修孙光远“射影微分几何”外,还师从杨振宁之父杨武之进修“群论”。
1932年,德国几何学家布拉施克在北京大学开设“微分几何的拓扑问题”系列讲座。陈省身进城听讲。受其影响,陈省身决定清华毕业后,赴世界国际数学活动中心之一的德国汉堡大学,追随布拉施克进修几何学博士学位。
1934年,陈省身从清华毕业,以优秀成绩被派往德国汉堡大学。在布拉施克给的一堆关于网几何的抽印本中,陈省身发现其中一篇证明不全,并在一个月内补齐,即为《关于网的计算》,于次年发表,并和《2n维空间中n维流形三重网的不变理论》一起,仅一年就完成了博士论文。第二年到法国跟嘉当学习活动标架、等价方法以及更多的嘉当—凯勒理论,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嘉当的思想方法。其间,陈省身用嘉当方法处理投影坐标,开始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几何学的主要代表奥斯瓦尔德·维布伦接触,为日后到美国深造了创造条件。
1937年,陈省身回到西南联大任教。开始着迷于高斯—博内公式,1943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完成其一生中最重要的论文《关于闭黎曼流形高斯—博内公式的一个简单证明》,发表于《数学纪事》。1945年发现“复流形上有反映复结构特征的不变量”,被称为“陈省身示性类”。接着在美国数学会夏季大会上报告《大范围微分几何的若干新观点》(后发表在《美国数学会通报》),“表明整体微分几何新时代的到来”(见《数学评论》中霍普夫评论)。至此,陈省身成为“世界学问之先导”。
新中国成立后,陈省身先生多次表示愿意回国,其好友、时任南开大学教务长(后任副校长)的吴大任教授1956年6月致信陈先生,解除其思想顾虑劝其尽早回国。1972年起,陈先生几乎每年都回国讲学,更在1981年起与胡国定副校长先后商定并建立起“南开数学研究所”、起建“(陈省身)数学楼”,并将收藏的万余册数学书赠予南开;最后落叶归根,南开成为世界数学研究中心。
陈省身先生与张彭春先生的渊源十分深厚。张彭春先生是创建南开大学的首倡者、南开公能校训的参订者、清华大学总纲的制定者;中国话剧现代化的首倡者;抗战前曾出任中国驻土耳其、智利特命全权公使。抗战爆发,他出使欧美各国宣传中国抗日,广泛地争取到世界各国同情与支持。特别是抗战胜利后,被派为常驻联合国的中国代表。此后,在《世界人权宣言》制定过程中,张彭春先生运用中国智慧和名言,提出《宣言》的框架、解决多次出现的难题,在国际上产生广泛影响。陈先生十分关注张彭春先生史料的保存,写序并推动《张彭春论教育与戏剧艺术》一书的出版。他在推荐该书出版意见中写道:“张彭春先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一个极重要人物,办事方面也有很多的贡献。我们应该保存关于他的材料。”该书于2004年出版后影响广泛,被多种学术专著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