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秀玲
我来天津这座城市已有三十余载,一直自认是过客。但今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个特殊的历史年份里,我走进这座城市深处,找到了精神栖息地。是那鲜艳的“红色”,让我突然之间爱上了这座城市。
今年,我去了一趟与我工作单位几乎毗邻的“觉悟社”,位于河北区三戒里。参观后,我感到非常震撼。1919年中国反帝反封建运动风起云涌,由天津学生联合会和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骨干组成的“觉悟社”,倡导“革新”“革心”,领导天津学生运动,声援北京“五四”运动,讨伐北洋军阀,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创刊《天津学生联合会报》,散发传单,觉悟社《觉悟》杂志创刊,联合出版《平民》半月刊,启迪民众觉悟反帝反封建,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学说理论,寻找一种适合新中国发展的理论,破除军阀混战的政治格局,建立新的政治体制。觉悟社是一枚燃起中国革命燎原星火的火种。这“红色”一直就在我身边。
为走进天津城的深处,我从各种渠道寻找城市那抹鲜艳的“红色”。中共北方局旧址坐落于和平区黑龙江路隆泰里19号,曾是中共主要领导人刘少奇来津工作和居住过的地方。1935年瓦窑堡会议后,中共中央委派刘少奇到天津主持中共北方局的工作。当时,刘少奇以南开大学周教授的身份为掩护,成功地领导了北方局和天津抗日救亡运动,发展了党组织,壮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6年5月28日,在刘少奇的领导下,天津市委组织学生、工人、市民进行声势浩大的反日大游行,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到1936年底,全市党员由原来的几十人发展到四百多人,使天津的抗日救亡运动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
这抹“红色”的光亮照见了我的工作单位,闪烁出一片红色光芒。我重新审视我工作过的地方,漫步前行。1921年初,李大钊领导的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派出北京大学进步学生陈维仁、张昆弟等到津浦大厂(我工作单位的曾用名)宣传马列主义,在工人中间播撒先进思想的种子,启发工人组织起来,为自身解放而斗争。1922年,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天津支部的关怀下,西沽机厂(我工作单位的曾用名)工会诞生。同年8月,机厂工人为援助长辛店铁路工进行了大罢工;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全线工人举行总罢工,西沽机厂工人举行三天罢工以示声援。“二七惨案”发生后,天津工人和各界群众纷纷集会,声讨军阀吴佩孚的罪行,抨击北洋军阀政府的反动统治。1925年6月,工厂工人捐献一日工资,声援上海人民斗争,并声讨帝国主义制造的上海“五卅惨案”。同年,中共地下党组织组建津浦路总工会天津分会,领导工厂工运工作。1927年,中共地下党员魏振华来到工厂,以电工身份作掩护,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28年,中共天津地委二区委下设津浦大厂党支部。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直到解放战争时期,津浦大厂从未停止过斗争、抗日活动,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抒写了中国工运的历史故事。
天津城这片土地也曾硝烟弥漫。当我继续寻找城市的“红色”时,又在《五大道一百个名人故事》这本书中看到了一条条“红色”的线。书中不见硝烟,却能听到民族英雄、爱国将领在反封建、反帝浪潮中的呼喊,还有忠于党、歌颂党、讴歌新中国的片片丹心。
常德道上,一栋欧式小楼曾是地下党金克刚的居所、中共地下联络站。1948年,他将参加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代表,几批来自香港和上海等地的中共领导人、爱国主义人士,安置、转移,并安全护送到平山县。解放天津的战役之前,他组织工人和群众,为保护发电厂做出了贡献。还有爱国实业家周叔弢、李勉之等人,他们怀着实业报国的热忱,为加快新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两位歌曲创作者也是天津的骄傲。他们创作的歌曲唱遍祖国大地,唱响太空。1943年,曹火星创作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经典歌曲,被贺敬之称之为“不朽的真理之歌”。他去世前几天,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创作了歌曲《啊!我叫中国》。王莘怀着赤子之心,创作了有“第二国歌”之誉的《歌唱祖国》,这首歌唱出了中华儿女心声。2007年10月24日,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播送了《歌唱祖国》……
我知道,如果再继续找下去,天津的“红色”还有很多很多。在这样的找寻中,我沿着“红色”的路一直前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让生命有了意义。是啊,崇高的理想、执着的信念都属于精神范畴,当一个人找到与自己精神契合,心灵融合的地方,必然心生欢喜,精神愉悦,更加清楚自己应该追求什么?
城市的“红色”在建党100周年的特殊年份里,格外鲜亮耀眼。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在不断地丰富着、充实着,照亮了历史的天空,指引着我们国家的未来之路,激励着一代代共产党人追求真理,赓续民族精神血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