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奠宙 王善平
年轻数学家向往之地(上)
在汉堡学习期间,陈省身的生活相当舒服。按照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的标准,按美元发放的留学生的补助已经不少。可是,当时马克和美元的兑换比率变动很大。中国教育部的办事员,依照马克最坚挺的兑换率发放美元,这当然对于使用马克的学生十分有利。
20世纪30年代中期,德国政府需要大量的外汇,对流入的美元有20%的马克津贴。几个因素合在一起,陈省身成了汉堡城里的“单身有钱一族”。国内发放的美元定期汇往陈省身在英国伦敦一家银行开的账户里。每当需要用钱时,他就写信给这家银行,两天后钱寄来。陈省身回忆说:“汉堡市区总共200来家餐馆,我家家去吃,无论贵贱,一家不漏。高级的饭店相当贵,我一样去,因为付得起。”
因为提前获得博士学位,陈省身得到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的允许,可以在国外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为期一年,地点任选。于是,陈省身再次向布拉施克请教。后者提供了两种选择:留在汉堡大学,跟阿廷研究数论;或到巴黎,跟随嘉当继续研究几何。出于对几何的热爱和对嘉当的景仰,陈省身选择了后者。
1936年的夏天,陈省身过得比较潇洒:博士学位拿到了,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的资助也落实了。秋天将去巴黎开始新的生活,一切都显得那么成功、顺利,前景美好。
布拉施克大概不曾料到,他1932年的北京之行会改变许多中国青年学生的命运。20世纪30年代的汉堡大学,一时成为中国年轻数学家向往之地。
陈省身第一个到汉堡。接着来的是吴大任、陈受鸟夫妇。吴大任于1933年考取英国庚款公费留学生,即去英国伦敦大学攻读博士,并在那里完婚。但是,伦敦大学在几何学上没有杰出的导师。吴大任等了一年,连博士论文的题目也定不下来。这时,陈省身写信给吴大任,说汉堡的教授阵容、研究气氛都非常好,是世界一流的。特别是布拉施克的几何学研究,对吴大任的帮助会很大。于是,吴大任夫妇在伦敦大学匆匆拿了硕士学位,于1935年秋来到汉堡。陈省身到车站去接,帮助找了住处。这是陈省身和吴大任继南开、清华之后,在汉堡大学第三次同学。
这一年,陈省身常到吴大任家里作客,偶尔打打三人桥牌,也谈数学。1935年除夕,陈省身和吴大任夫妇一起喝酒,吃年夜饭,守岁。陈省身经济比较宽余。他一个人有700马克的公费,而吴大任夫妇两人才共用400马克。所以,陈省身常常带他们两人到高级餐馆吃饭。1936年春天,他们又到瑞士旅游。著名的“蓝湖”等风景,令他们流连忘返。果然,吴大任在布拉施克的指导下,在数学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南开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