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奠宙 王善平
决定放弃化学课
不管进什么系,微积分是必修课。1926年,姜立夫因学术休假到厦门大学访问,数学和普通物理中的力学课就由钱宝琮先生执教。陈省身对这两门课不觉困难,无非是做做习题而已。后来的物理课由饶树人(毓泰)先生亲授。物理学牵涉的现象比较复杂,不似数学那样简单,所以学得不算好,及格是不成问题的。物理实验要费些工夫,但对其内容无意深切了解。作了几个基本度量之后,其余只是“凑答数”,交上去就及格了。
那时的大学注重国文和英文的教学。陈省身回忆说:“我的中英文不算好,可是还有不如我的人。我动笔很快,一写两三篇,把最好的一篇留给自己,其他的送人。但是有时候送出去的文章反而比自己的一篇得到更好的分数。一年级时我的朋友大都是成绩不顶好的,所以时常替他们做作业,以消磨时间。”那时的大学,只有有钱人家读得起,公子哥儿来混文凭的不少。陈省身的学习貌似轻松,其实也是他聪敏过人所致。
可是,陈省身也有学不好的课程,那就是化学实验。扶轮中学只读四年,理化程度本来就不高。化学强调动手,陈省身没有训练,自然手忙脚乱。化学定性分析是邱宗岳教授亲授的,助教是赵克捷先生,外号“赵老虎”,以严厉著名。陈省身第一次上化学实验课,就被要求把指定柜子里的仪器和发下来的清单一一对上号。没有实验经验的陈省身,一开始就觉得很困难。接下来是吹玻璃管。这是一件需要眼疾手快、经验老到的技术活,他自然弄不好。幸亏当时有一位化学系的职员在实验室,在他帮助下吹得有点像样了。陈省身兴冲冲地拿着玻璃管,觉得还有点热得烫手,于是想到水龙头那里用冷水降温。龙头一开,前功尽弃。陈省身从此怕做实验。不久,他决定放弃化学课。
这不由得使人想起物理学大家杨振宁的一件往事。他初到美国,是想读实验物理。但是杨振宁的实验一直不大好。由于实验老是出毛病,以至在芝加哥大学物理实验室里流传着两句打油诗:“哪里有爆炸,哪里就有杨(振宁)”( Where is bang, there is Yang)。这是杨振宁的导师泰勒(美国氢弹之父)在一篇回忆录中提到的真实故事。后来泰勒劝杨振宁改学理论物理,杨振宁很快就成功了。
陈省身和杨振宁为什么做不好实验?有种解释说,这是先天决定的。一些人思维敏捷,脑子动得快,想的事情超越正在操作的现实,以至不能手脑并用。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后天教育使然。一次失败,就对之不感兴趣,生出厌倦之心,以后再也学不好了。不过,陈省身和杨振宁的例子决不说明中国人不善于动手。
南开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