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媒体南开
人民网:身临其境!解锁南开大学博物馆奇妙日
来源: 人民网2021年5月18日发稿时间:2021-05-22 21:02

  “借助这项技术,您可以随时进入石窟内部,在任意位置观看佛像的细节以及窟壁上的浮雕和壁画。”

  5月17日,在南开大学津南校区公共教学楼C区,南开大学博物馆的志愿者们正在为前来参加活动的师生进行讲解。当天,津城的最高气温超过了30摄氏度,但这里正在举行的博物馆VR体验活动似乎热度更高。

  5月18日,是第45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南开大学博物馆组织“南有嘉鱼”团队、南开大学文博考古爱好者协会,共同举办“跨越千年 重现历史——博物馆VR体验活动”,探索新的文化体验及传播形式。

  “科技”与“文物”相遇

  借助VR设备观看到的云冈石窟。南开大学供图

  “太震撼了,我竟然能升到洞窟高处,平视大佛的面部,甚至能看清大佛眼中的纹理。”

  刚刚体验完的历史学院同学胡心雅,仍然难掩心中的激动。她说,去年曾经去过云冈石窟,但是只能远远观看,很多细节都看不清。而这次,借助VR设备,能够在云冈石窟漫步,可以近距离欣赏神态各异、形象多样的石佛造像,甚至于一些小的佛龛都能看清,可以直观感受石窟的恢宏壮丽。

  胡心雅说:“刚刚手柄不小心碰到了那个佛像,竟然还会有灰尘、小碎石等掉下来,我觉得特别心疼,一下子就激起了我内心文物保护的意识。”

  “现在有的地方还会出现游客无意识损害文物的事情,我们就是想通过这样一种超现实的形式,来唤醒大家内心深处文物保护的意识,让爱护文物成为社会共识。”本次活动的负责老师介绍说。

  此次体验活动使用多种虚拟现实交互设备,让参与者“身临其境”,享受大空间、多人、自由交互的沉浸式协作体验。参与者可以登上始建于清嘉庆十二年的北京湖广会馆的老舞台,近距离看上一场地道的京剧名篇《三岔口》,感受戏中摸黑搏斗的惊心动魄;也可以来到紫禁城太和殿,通过手柄,选择不同的视角,去往殿内的不同区域,近距离观察殿内陈设;还可以进入广州西汉南越王墓中游览,亲眼目睹墓葬的复杂结构,并借助手柄拿起墓中的文物进行观察。

  制瓷工艺与鉴定辨伪虚拟仿真互动体验项目。南开大学供图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南开大学自主研发的制瓷工艺与鉴定辨伪虚拟仿真互动体验项目,参与者可以体验瓷器的原料淘洗、拉坯制作、装饰彩绘、入窑烧造全流程,并通过“火眼金睛”辨别古瓷器的真伪,切身体会中国古代瓷器烧造工艺的精妙绝伦,感受“大国工匠”精神。

  “高科技和传统艺术结合之后,让文物活了、壮观了、立体了,感觉自己就站在历史中心,对于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参与体验的同学们表示。

  VR再现校史故事

  学生戴上VR眼镜走进西南联大。吴军辉摄

  在现场,南开大学生科院2017级博士生郑健,戴上VR眼镜,“走进”了诞生于炮火中的西南联大。

  这所“西南联大”是结合AI技术和校友口述反复斟酌修正,按照1:1比例完成的3D高精度数字化模型,用技术“复原”了中国教育奇迹之地的历史,充分展现了前沿技术与名校文化积淀的交融。让每一个参与者都可以身临其境一睹当年的校园,感受联大学子自强不息的精神,回顾那段刚毅坚卓的岁月。

  “我刚才操纵手柄,去了西南联大的教室、宿舍,走到哪儿都有讲解,让我真切了解了当年的大师们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学习生活的。”郑健说,“这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时代,作为青年学子,我们要把西南联大精神好好地继承发扬下去。”

  让红色历史“活”起来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当天的博物馆日活动设计过程中还特意融入了党史学习教育元素。

  头戴VR眼镜,视线前方是寒冷的十三根铁索,脚下是湍急的江水,枪响声不绝于耳。

  VR多人协同交互项目“飞夺泸定桥”。南开大学供图

  在活动现场,多人协同交互项目“飞夺泸定桥”,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篇章“跃然眼前”。在虚拟场景中,体验者重回战火纷飞的年代,在枪林弹雨中俯身攀爬铁索,在夜色灰蒙中英勇杀敌。

  “我当时双脚踩在铁索上,感觉腿都是抖的,难以想象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迎着敌人的炮火向前进攻。以前总在书本上看到‘战斗的残酷’这样的字眼,这次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刚刚摘下VR眼镜的该校2020级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刘岚涓说。

  活动的负责老师介绍说,“飞夺泸定桥”协同项目,在报名通知推出半小时内就已经预约满员。历史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文博与世界史党支部还特意选择在这里开展了一次主题党日活动。

  学生体验多人协同交互项目“飞夺泸定桥”。吴军辉摄

  该支部的负责人说:“这种新技术辅助的党史教育,更有沉浸感,更能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战争的残酷,也更能体会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的伟大,坚定了我们爱党爱国的信念,贡献青春,拼搏奋斗,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新青年。”

  据了解,此次VR体验活动不仅为校内的师生提供了与历史对话的机会,还将走出校园,与中小学合作,让“文物”走进海河中学和南开二小的课堂,更好地推动下一代了解与保护传统文化。

  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要以人为中心,时刻关注社会以及不同层次观众的新需求。在数字经济时代,博物馆的设计与发展也需要进行数字化革新,让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这也正是南开大学博物馆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此次活动的负责老师说:“博物馆与虚拟仿真科技的结合,还处在起步阶段,在未来,南开大学博物馆将沿着文物数字化、可视化的道路不断探索,共同研究博物馆发展的新方向、新模式、新方案,让文物‘活’起来,让博物馆‘移动’起来。” (崔新耀、付坤)

     http://tj.people.com.cn/n2/2021/0518/c375366-34731592.html

编辑:郝静秋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强国建设中的历史学科使命...
校领导率队赴福建省开展招生宣传
跨越3600公里 大中小学教师共...
南开大学26项成果获天津市科技奖
学校召开科技园建设工作领导...
南开大学举办2025年柏年助学...
广西大学党委副书记一行来访
南开大学与鹏银数据签约合作
南开师生走进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南开...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校史网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