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 口述 宋文彬 整理
杜甫有一首诗,写他对妻子的怀念,其中都是想象:“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月夜》)他不写自己怀念妻子,而是先设想他的妻子怎样怀念他,这首诗写得很好。杜甫另外有一首长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中说,“幼子饥已卒”,在饥寒交迫之中,他家里最小的儿子,“饥已卒”,在饥饿之中死去了,他后面说什么呢?“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在中国诗歌的传统中,杜甫是以丑拙为美的第一人,而且他最有反省的精神。从《诗经》《楚辞》开始,一般说起来,诗都是写美的。杜甫写丑拙,能够把丑拙写得美,而且有反省,认识到丑拙的美,他是一个了不起的诗人。他说,我不是农夫,我不纳租税,我不当兵服役,我的名字不在征兵名册之中,但我这样的一个人,所遭遇的仍然是这样酸辛悲苦的不幸,那些平民呢?“平人”就是平民,因为要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所以说“平人”。“平人固骚屑”,“固”是说一定、当然,“骚”者是说骚乱、不安,“屑”是说很多,有很多的忧愁患难,“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写得非常好。
所以,“想象之词”也不是说全都不好,我常常说,诗中一定要有一种真诚的感发。如果说真诚的感发就只能写自己的遭遇,那么你的诗路岂不是太狭窄了吗?现在,再回来说范仲淹,他的作品,永远是非常真诚的。范仲淹的这首词也是写边塞,你看他所写的感情,那真的是切身的感受。
中国常常说的胡琴、羌管,都是外族的乐器,传到中国来,所以要加“羌”字、“胡”字。在边疆的时候,军中所用到的很多乐器是胡人常用的乐器。范仲淹说“羌管悠悠霜满地”,是说耳朵听到悠悠的羌管的声音,眼睛看到的是满地秋天的严霜。“人不寐”,在这样的声音、在这样的情景之中,这个老将军不能够成眠。“将军白发征夫泪”,作为一个将军,已经满头白发了,但功名未立,哪一天才能够胜利?哪一天才能够回去?
http://epaper.jwb.com.cn/jwb/html/2020-12/08/content_15364_3706669.htm
|